昨天和妈妈视频聊天,我故意戏谑嗔怪说,妈,我过了年都25了,人家父母都愁儿女婚事,你们怎么这么淡定,一点都不提?妈却说,快别说你25了,你还没过生儿呢,说24……
话里虽在嗔怪,可事实上我从来都认为,不管是24还是25,对于我不过只是一个符号罢了,真的有意义吗?都说二十几岁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黄金时代,25岁就好像是一个坎,跨过去之后青春就进入了倒计时、在一点点减少,而而立之后的女人更会成为生活和婚姻中的弱者,不再有曾经的光彩照人和众星捧月,如果还没结婚,就成了大龄剩女、境况堪忧。
没错,世俗眼光,大抵如此。
而我,却并不认同。
我看着此刻镜头对面的这个女人,她经历了近五十年的岁月沧桑,她的二十岁早已不在,但不论是样貌身材、衣着打扮,还是谈吐见地、眼界学识,都丝毫不会让人觉得她是韶华不在的中年妇女、失去了风采与魅力,她依然是那样的充满自信、风华无双,依然光彩照人,依然可以在任何场合成为众星捧月的焦点。
所以我坚信,真正的气质与魅力同年龄无关,也从不认为年龄增长、岁月流逝会让人失去些什么,若真的会失去,也只能证明那些虚无从来不真正属于你。
接到我视频电话的时候,妈正在家里包饺子,我说,这不年不节的就两个人吃饭还包饺子?妈妈却一脸认真地说,两个人也得好好准备啊,你爸就爱吃我包的饺子,全都是按照最健康的配方弄的。我不禁笑她,这两口子,越过越腻歪了。回想这一年又一年,妈越来越依赖爸,爸越来越牵挂妈。二十几年前那个只身抱娃大包小包挤火车、几十个小时历尽艰辛、跨越千里去见丈夫的妈妈竟然跟我说现在不敢一个人坐火车,怕把自己弄丢。仔细想想,也合理,毕竟这些年的每一次出行,爸都会安排好一切,而她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跟着他。爸工作上小有成绩,妈就会立刻给我打电话“炫耀”,夸爸爸智商情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有多能钻研多会学习,我自然也兴奋地夸奖老爸并以能继承他的部分基因而自豪,这时候妈就不乐意了,“那我也是有很大功劳啊,他这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还不是我在他晚上加班的时候给他边弹琴边唱歌,让他保持愉悦的心情”,听完我忍不住笑道“是是是,那是必须,军功章有你的一大半”,爸也丝毫不吝啬、不掩饰对妈妈的欣赏,我常开玩笑说,妈妈这些年把爸的眼光培养的越来越刁了。我想,所谓琴瑟和鸣,大抵不过如此吧。爸爸平时会尽量推掉一些没那么重要的出差,每次出差也都会尽量选择最近的、时间最短的,能订到最早的飞机就绝不会耽误一分钟,各种应酬也是能推则推,就连晚上妈起身去厕所他都会立刻清醒过来问两句,生怕她是哪里不舒服或是磕着碰着。在爸爸的宠爱里,妈妈变得没有从前那么强大、变得越来越像个孩子,却和从前一样,睿智健谈、见解独到、时尚美丽、魅力四射,时光好像格外眷顾,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 ,尽管在过去不平凡的几十年里,她一直都是独当一面的女强人,以一己之力、靠瘦弱的身躯、一力担起工作家庭的重担,历经的辛酸、苦楚、为难,今天的我根本无法描摹一二,只知道她当之无愧为最出色的老师、最出色的班主任、最出色的母亲和最出色的妻子。
25岁,我的芳华所剩无几?在视频里,我跟妈妈从国际时事聊到新闻热评,从历史人物聊到文学作品,期间有争论、有辩驳,却感觉畅快淋漓,天南海北、家长里短,思绪飞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妈说要把自己培养成杂家,所以这么多年她从未停止过读书、从未停止过思考、从未停止过对国际国内时事热点的关注,有什么好的文章也会在第一时间分享给我。爸更是如此,于是我们仨有了越来越像的气质,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我从小就热爱文学、热爱历史、热爱艺术,关注时政、关注社会热点、热衷思考和辩驳。
所以我一直认为,爸妈拥有最完美的爱情、最成功的婚姻和最幸福的家庭。
25岁,我的芳华所剩无几?爱情、婚姻、家庭,很美好,可到这个年龄真的就一定要结婚吗?
记得妈有一次给我讲徐静蕾,老徐作为一代玉女、知性才女,虽不算倾国倾城,却也足够颠倒众生,作为四十多岁的“高龄”单身,在多少人劝告和好意提醒下却依然我行我素,不被世俗的目光绑架。为什么不和身边的同龄人一样步入婚姻殿堂、开始过幸福的生活?为什么?结婚就一定幸福吗?单身的我自由自在,做想做的事、过想要的生活、成为想变成的人,随性而洒脱,倘若结婚之后生活反不如现在,那我为什么要结婚?这样的超然需要勇气、更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它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格格不入。虽然明星与普通人毕竟不同,但作为普通人的我,却很是钦佩、向往这样的独立个性和思想境界。
结婚,一定是因为遇到了想要共度一生的人,而不是屈服于任何人的劝告和异样的目光、不是因为我处在这个年龄而你刚好有合适的条件,毕竟幸福而充满希望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内心的喜恶也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世人大都认为,岁月无情、年华易逝,当容颜不在、女人就成了弱者再难觅得良缘,所以才要趁年轻抓紧结婚。
而我想说,抱此想法的人也许从来都不是强者。前几天,法国总统马克龙携妻子布丽吉特访华,站在高大英俊、年轻帅气的总统身旁的这位女子,明显同他不属于一个年龄段,却带着青年人一般的阳光和自信。布里吉特,她是比丈夫年长24岁的他的法语老师,却得到英俊帅气、年轻有为的马克龙始终如一的痴情,苦恋十二载终成正果。看到他们的故事,你还会认为年龄、容貌会成为爱情的阻碍和婚姻的桎梏吗?
最近大火的电影《芳华》,是编剧严歌苓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改写的,里面的人物藏着作者传奇一生的影子。严歌苓,1958年出生于书香世家,随后惨烈的政治运动搅乱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12岁当上文艺女兵,15岁因少女懵懂的爱恋而被千夫所指绝望到几近自杀,21岁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历尽战火硝烟生死考验。前半生颠沛流离,接连历经变故、挫折和磨难,谁又曾想一段失败婚姻和一系列打击挫折之后,早已过而立之年的她还是遇到了那个命定的人,那个精通八国语言的外交官,为了心爱的她甘愿放弃前途无量的职位。事业是男人的根基,肯为一个女人牺牲事业,是一个男人所能付出最昂贵的代价。然而真正优秀的男人当然不会失业,重新起航的爱情和婚姻如和煦的春风吹进她曾经枯草遍地的生活,唤醒了她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寻。她说,爱情也应该像生命就一样,它是活的,能够不断成长、成熟、调整。这样的爱情观,积极而理性,任何年代都不会过时。平凡如你我,也能获得启发——不做那个患得患失的“寄居者”,所以爱情的前提是,先把自己活出含金量。59岁的严歌苓,无畏如少女,这样的女子,每一天都是芳华。
所以请相信,无论年岁几何,只要始终不放弃对灵魂的塑造、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做着能影响他人、创造价值的事,不放任自己在所有细节上的不精致,在每一天充满自信、充满希望、充满智慧、充满活力、充满阳光,就会在时光的沉淀中愈发风华绝代、魅力四射,这样的人生,何惧容颜老去?这样的人生,每一天都是生命中最好的日子,每一天都是芳华,而那个命定的有缘人,终会用尽所有力气来到你身旁,和你一起去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那究竟怎样的人才是对的人、才是命中注定、才值得以婚姻交付一生?
妈常对我说,女孩子,不高攀、不下嫁,才能过的安逸舒心、不卑不亢,所谓的门当户对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在我的理解里,妈妈话中更深层的意思是,两个人必须要三观一致、灵魂契合、心灵相通,要相互理解与懂得,思想和认知处于同一水平,面对同一件事、解决同一个问题会做出相同的选择。而不是我在说着马克龙访华、你却迷茫一脸问谁是马克龙,或者我喜欢弹琴唱歌而你却嫌太吵影响看书。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更不可能一摸一样,差异在所难免,但只有在岁月的磨合中不断适应、寻求共鸣、求同存异、相互理解,才能成为亲密的人。正如我的爸妈,在几十年的共鸣中变成了越来越像的人。
其实,亲人、挚友、爱人,皆是如此。高山流水觅知音,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因而才更显珍贵、更值得去等待和期待。
我愿在等待的日子里,过充实的生活、做有意义的事,努力提升、用心沉淀,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不管是25岁、35岁还是什么,我愿相信,这样的日子,每一天都是芳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