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恐惧阻却你需要做的事情
在美国疫情期间,我基本没有出门,但是因为修车我陆陆续续出门了好多次。昨天出门修车,我还和别人说话了,好在我和对方基本都戴了口罩。疫情固然可怕,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在家戴口罩,出门口罩加护目镜,回家消毒、洗手。
临在的时候人的头脑是寂静的,但我还是会戴口罩,那是不是说明戴口罩还是被恐惧驱使的呢?如果不是被恐惧驱使的,那么是什么驱使的?答案是对现实危险的回应。戴口罩是为了预防新冠以及其他流行性呼吸道疾病的有效防护措施,我想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以及积极主动的负责任,恐惧可以是决定的一个考量因素,但不应该是一个绝对化的标准。
在头脑中,危险是要么会被无限放大,要么就被完全忽视。举个例子,对于脑中心而言,恐惧是会被无限放大的,这里的放大指的是延伸。以戴口罩为例,因为新冠是从呼吸道传播的,戴口罩可以有效(70%阻挡细菌)防止细菌进入口鼻,呼吸、说话都会还好,打喷嚏或者咳嗽可能更危险。但是,日常生活中,我觉得口罩加护目镜已经是极限啦。放大的恐惧会去考虑30%的可能性,那个是非常不确定也不一定会发生的;其次,即使发生了,你也有别的应对方式,比如保持距离以及即时转头规避;最后,虽然有些人不戴口罩,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会戴。更有甚者,很多人会直接考虑得病之后的情景,这个就是典型的臆想(speculation)。
所以,出门戴口罩保持距离,此行为当然是有恐惧作为考量因素之一,但更多的是对现实危险的一种回应;九型意义上的恐惧,一般是指头脑基于现实危险而衍生出的想象中但并不一定发生的未来情景。
当然也会有人无视危险,号称我没有恐惧。如果真的没有恐惧,那当然是可喜的;但是没有恐惧不等同于忽视危险。比如大受诟病的不戴口罩,我们说在开放的室外空间,如果你和别人保持足够的距离,理论上是没有巨大危险的;但是一个现实的危险就是你没有办法控制别人,所以保险起见,戴口罩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回应;如果确定不戴口罩,那么一定要注意控制环境的安全性。但是呢,就是有人完全不考虑现实的危险,这不是没有恐惧,这是对生命缺乏敬畏,我们不用怕死因为死亡还只是概念,但我们需要怕死如果死亡成为了现实危险,临在中这种怕死被现实的积极行动所代替。
所以,总而言之,因为怕什么而不做什么可能是恐惧,因为什么风险而做出相应的回应是临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