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研究“学习”这个概念?
李笑来再《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里解释了自己微信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含义:第2个“学习”是名词,也就是学习了“学习”之后,再去学习。
从小学到大学,18年的受教育阶段,我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为什么?难道简单归因为自己不够聪明,作为一名“智识分子”(万维纲《智识分子》中的概念),我们不能用单一的逻辑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所以总结下这些年或成功或失败的学习经验。
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这个命题有点标题党,因为一半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只是为了说明,计划很重要。
15年秋天的时候打算学英语,于是参照恶魔奶爸的《把你的英语用起来》中提供的建议,花了20多天学完了《赖世雄美语音标》。这是一次成功的体验,因为我运用了一些小技巧。
- 明确学习任务:预估自己每天能学习的量,把全书拆分成每日任务;
- 列出时间表:例如每周要学习4次才能按期完成任务,同时也预留了3天给自己进行调整;
- 划出高效时间:每天上班前花45分钟来学习;
- 正面激励:学完这本书,给自己买份礼物。
以现在的理解力,这些技巧都有很明显的科学论据,只是当时不知道。把困难的任务拆分为小任务,从而更能看清自己的整体进度以及获得及时反馈。留出懒惰时间,在自己某些天没有按计划进行时,不至于使自己陷入自责中。用早上的时间来学习更容易坚持,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而早上是意志力最充沛的时候,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行为。
不过,英语学习的第一阶段我成功了,但却在了第二阶段失败。思考得更深入点,是因为英语并不是我的一个问题,正常生活中基本用不上,于是我内心里其实并不那么迫切。要学会英语,因为英语很重要,这个概念只是这个社会强加给我得。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在选择学习科目的时候,我会以解决一个目前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现学现用。
活用学习材料
郝明义在《越读者》把如今纷杂的信息比如成森林,把互联网比如成银翼跑车。合理利用互联网,我们便能够在知识的森林里看到海量的风景,也能更迅速的到达目的地。
例如这次研究学习,除了看书,我还学习了Coursera上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出的视频课程《learning how to learn》。心理学的书比较啰嗦看不下去,于是《意志力》这本书我看的是罗辑思维出的解读版。平常上下班的路上,还会听静雅思听出的有声书......
以学习目的为导向,不局限于书本,借助互联网达到更高效的学习。
类比
在之前的理解里,“类比”只是一个文学的修辞手法。但是现在却发现,在学习困难科目时,“类比”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learning how to learn》 中,老师用弹珠游戏类比我们的思考方式,从而清晰地解释了Focused Mode和Diffuse Mode。
大学学习C语言的时候,我一直无法理解变量这个概念,int类型、float类型。在《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中,作者把不同类型的变量比喻成不同口径的罐子,叫做int的罐子只能存储数字。简单的类比,把我们原本不熟悉的概念与我们熟悉的概念之间建立练习,极大的降低了我们理解的复杂度。
刻意练习与即时反馈
学习乐器一直是我心中的疼,小学时候我爸把我丢到一个老师下面学二胡,大学时候自己参加社团学习吉他,结果都没学会。于是同学、父母会用一些概念来解释与批评,例如“三分钟热度”等,说多了,我自己都把“三分钟热度”当作我的一个性格来看待。深度思考,发现“三分钟热度”依然是在用一个简单的概念来理解一个复杂的事情。
刻意练习与即时反馈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信息”中重要的方法。足球运动员训练的时候不是天天去踢完整的比赛,而是重复地练基础动作,例如传球,然后教练在观察球员的传球动作,即时指出优缺点。我在学习吉他地时候就没明白这一点,在左手还不能流畅切换和弦,右手扫铉还不熟练的时候,就去练习完整地歌曲。选择在社团学习吉他,老师根本不会进行指导和即时反馈。
输出
《精进》中有一章节的标题是: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我们学习的终极目的,终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只有可以运用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才最值得我们学习。看完一本书,学完一门课程,我们希望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从而在需要的时候灵活调用。反复练习、调用肯定是最好的方法,但有很多知识,只是在某个特定的场景才能发挥作用,那么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呢?
答案是输出。输出能帮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整理知识间的结构。当我们无法输出,或者说输出得不够清晰时,我们就可以判定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不够。
我们通常用教授他人和写文章来作为输出的方式。教授他人或写文章的时候,我们面临2个挑战:
- 把知识说清楚让别人能够听懂、看懂。这就需要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而不只是把书本里的内容不加思索地完全照搬出来。即把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
- 解答别人的疑惑。如果第1步做好了,那么他人的疑惑就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知识的拓展,即作者也没有说明的内容。那么作为传授者本身,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将知识拓展,知道知识的运用范围,局限性。
这些就是我最近1个月,学习“学习”所带来的体会。学习过程中,很是懊恼,暗想要是高中的时候就知道这些知识,我就不会为背负那么多年学渣的头衔了。不过,现在知道也还不晚,不是吗?
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而窗外的世界,依然精彩。
参考文献
- 《如何高效学习》-斯科特 杨
- 《关键20小时-快速学会任何技能》-乔希 考夫曼
- 《万万没想到-用理科生地思维理解世界》-万维钢
- 《如何学习:学习困难科目的实用思维方法》-Cousera
- 《精进》-采铜
- 《越读者》-郝明义
- 《学习的技术》-蓝狮子经理人系列
-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李笑来
- 《意志力》-罗伊·鲍迈斯特/约翰·蒂尔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