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本书《心若菩提》,古人讲,见贤思齐,这大概就是我们阅读名人传记的最大好处。
《心若菩提》是曹德旺亲笔写的个人自传,里面详细介绍了曹德旺从一个吃不饱饭、初一就辍学的放牛娃,成长为全球汽车玻璃大王全部历程。整本书语言平实,故事生动,富含哲理,值得每一位热爱成长的人去读。
为什么?
因为曹德旺通过他独有的一套人生态度,创造出许多第一的神话:
他创建福耀集团,是福建省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汽车玻璃制造商,是第一家告赢美国商务部的中国企业。
他本人是第一位获得有企业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华人企业家。
他还被称做中国第一善,累计捐款100多亿人民币。
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很好奇,这位曾经的放牛娃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就在书名中《心若菩提》,菩提是指智慧。启蒙他智慧的是谁呢?是他的父母,母亲教他做人,父亲教他做事;母亲常说:“贫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有志气。”父亲则常说:“有多少心,就能做多少事”。
我读完全书,归纳出曹德旺成功的三个关键之心,分别是从善之心、从忍之心和从圣之心,直播间小伙伴学到这三点,也一定会做出一番成就。
一、从善之心
从善之心贯穿曹德旺的一生,给他艰苦的人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回报。
1973年夏天的一个正午,当时还在大洋农场务工的曹德旺在一棵大叔下乘凉,这时远处有一位身穿军装、头戴草帽的人在烈日下风尘仆仆的赶路,走到树下跟曹德旺打招呼:“老乡,能借你吊桶在您旁边的井里打水喝吗?”
曹德旺担心大热天喝井水会生病,就骗他说井里的谁有吸血虫,跑到宿舍那辆车给那人喝,边喝边聊,得知这个人是琯头山兜农场的厂长王以晃,因为没赶上车,所以徒步赶路。曹德旺说:“今天没车了”于是留宿王以晃,还请他喝酒,第二天送王以晃离开。第二年王以晃亲自邀请曹德旺到他的农场去销售树苗,曹德旺也很能干,三年时间挣了6万块钱。那个时代可以一笔巨款,算是挣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是曹德旺因从善之心获得成功的故事之一。
二、从忍之心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我也一直在做好事,为什么我还不成功呢?
这就要提到曹德旺的身上的第二项智慧了-从忍之心。
1976年,曹德旺从山兜农场辞职回到家乡,在跟镇上工作的两位公务员朋友喝茶时,其中跟一位朋友老吴说:最近水表玻璃很有市场,利润很好。曹德旺研究一番发现可以做。于是曹德旺牵头练习公社的企业办主任真的把这个乡镇企业给办起来了。企业成立后发现,领导班子里压根没有曹德旺的位置,只给曹德旺安排得了一个采购员的职位。曹德旺虽然很郁闷,但是选择了忍,依然用心的为企业寻找各种物料。
但企业三年下来没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还连年亏损,曹德旺看不下去了,托朋友从上海请来技术专家解决了问题,送别专家时,这位专家告诉曹德旺说,这是你们厂长临走时送我的手表,还交代我说,不要让你知道。曹德旺立刻明白了,自己在这个企业压根不被信任,很想一走了之,但是为了实现从农业领域进入工业领域的目标,曹德旺继续选择忍。
在曹德旺不如意的时刻,他会根据目标从忍。
三、从圣之心
是不是我们能够忍耐就能够成功了呢?也不一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从圣之心,像圣人一样要求自己。
1994年,法国圣戈班以1500万美元投资福耀,占有51%的股权,曹德旺担任总经理,法国圣戈班派了一名财务总监监督公司的运行,遗憾的是三年合作下来,曹德旺所做的任何重大决策,法方都不置可否,严重影响了曹德旺的决策和管理,企业也出现了三年的亏损,最终法方希望曹德旺回购股权。曹德旺于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按照原价1500万美元回购了法国圣戈班的股票。到了2008年,这些股票已经价值8亿美元,曹德旺决定将股票捐赠给社会,捐赠前他专门去了一趟法国,征询法国圣戈班总裁的意见:你们愿不愿意继续再当回福耀的股东时,圣戈班总裁说现在已经买不起了,他好奇的问:“曹先生,为何要捐掉这些股票?”曹德旺回答说:“我一生都非常成功,唯独跟你们的合资失败了,这是我的奇耻大辱。所以我决定捐出去,一来证明我们之前的争吵不是为了钱,二是作为第一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要跟社会分享成功。”
圣戈班总裁说:“我为曾经有您这样的合作伙伴而自豪。”
曹德旺不但善良、忍耐,他还有一颗圣人之心,对自我的道德约束非常高。
如果你在生活中做到从善、从忍和从圣,也一定能做出伟大的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