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上的李承乾

历史上的李承乾

作者: 无趣的网虫 | 来源:发表于2024-08-08 11:09 被阅读0次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亲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武德二年(619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故得名。次年,他被封为恒山郡王,后改为中山王。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登基后,年仅8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皇太子。

李承乾年少时聪慧,颇得李世民喜爱,李世民常让他处理政务、代理国事。他曾虚心接受李纲等老师的教导,在李纲病逝后还亲自为其立碑。

然而,成年后的李承乾逐渐出现一些问题。他沉迷声色,德行有亏,常隐瞒李世民游山玩水,散朝后与不逞之徒戏耍。他还曾作铜炉、大鼎,命人盗取民间牛马与亲信食用。尽管身边属官常常规劝,但他不但不悔改,还派人陷害能臣。此外,李承乾患有腿疾,行动不便,见魏王李泰受李世民宠爱,担忧自己被废太子之位,于是与李泰结怨,各自结交党羽、互相争权。李承乾宠幸一名“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乐人,称其为称心,李世民得知后将称心杀死,李承乾因此与父皇隔阂更深。

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派刺客谋杀李泰未遂。次年,他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联盟,密谋起兵谋反。因齐王李祐谋反一事受到牵连,被人告发有谋反之意,唐太宗诏令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等人审理此案,最终李承乾被废去太子之位,流放黔州。他于贞观十九年(645年)在黔州去世。李世民下令以国公之礼予以安葬。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承乾之孙李适之向唐玄宗李隆基上疏,请求追赠李承乾为恒山郡王,谥号愍。二十六年(738年)五月,李承乾陪葬昭陵。

李承乾的一生令人唏嘘,他本是皇位的继承人,却因自身的问题和种种矛盾,最终走向了谋反的道路。其经历也反映了古代宫廷斗争的复杂和残酷。

李承乾墓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东周新西村,为昭陵的陪葬墓,距离昭陵约9千米,墓中较为完整的随葬品有男立俑、女立俑等彩俑。李承乾墓前约1米处有神道碑,仅存大部分碑身,碑文阴刻篆书15行。墓中还有墓志一合,志盖篆书阴刻“唐故衡山愍王墓志铭”,志石阴刻正书“大唐故恒山愍王荆州诸军事荆州大都督墓志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上的李承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kc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