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拿“吃糠咽菜”的基因
来吃大鱼大肉
专家们的解释是:中国人有节约基因,“由俭入奢”之后,就更容易肥胖、糖尿病!
所谓节约基因,意思是人在吃糠咽菜时,身体的某些基因会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
改革开放后,突然富裕起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这个基因仍在开放着,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消耗,就造成营养过剩。
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基因决定了咱就是“吃苦”的命,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这种吃法会让人没吃几天饱饭就变胖,就得糖尿病。
原来是下田种地,现在把地都卖了,吃得好,活动量减少,属于经常坐着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人们一旦开始了“敞开吃、闷头睡,出门靠车”的生活,再要“管住嘴、迈开腿”,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要免受慢性病之苦,从现在开始跟老祖宗学习“谷物为主、少油少盐、吃八分饱、辛勤劳作”的生活方式,或许还不晚!
2
粮食吃得越来越细!
中国传统的饮食以五谷为基础。就在三十年以前,我们大多数人吃的还是糙米,没有经过深加工。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粮食越吃越细,现在精白米面是我们经常选择的,可精米精面几乎不含纤维,吃进体内,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谢,会让血糖急速升高。
但活动量越来越少,这些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马上消耗掉,活跃的胰岛素只能把盈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但如果我们每天吃进去的热量总消耗不掉,就造成了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来越高了。身体若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便会得糖尿病。
所以现在更提倡的是粗细搭配,给白米饭添些杂豆(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粮(糙米、大麦米、玉米碎、燕麦等),如果爱吃面,就在精白面粉中加些玉米粉、黄豆粉、紫薯粉。
3
就知道瘦,而不知道肌肉!
中国人更容易患糖尿病,其实,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文化向来鄙视“肌肉男”!
“四肢发达”始终不是褒义,人们更认同斯文纤细的“白面书生”,不像欧洲,让“秀”肌肉的雕像成为文化符号,这种观念导致的肌肉不发达,或者说,肌肉欠缺锻炼,也是中国人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因为肌肉中有肌糖元,肌肉一运动,肌糖元就把食物转化的血糖消耗了,所以血糖就会降下来,很多糖尿病人吃饭之后血糖高,走半小时就降下来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肌肉在降糖。从这个角度上说,年过四十的人,要有所侧重地长长肌肉,为的就是给未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预留空间。
长肌肉的办法就是适度的负重练习,如果你能坚持每天快走三四十分钟的话,最好还能保证每周两次的负重,无论是举哑铃,还是给腿上绑了沙袋后抬腿或者步行,总之你要感到胳膊和腿上的肌肉绷紧了,而且觉得酸、累,肌肉才得到了锻炼。
【延伸阅读】
白岩松谈慢性病
国家卫计委发布近十年国民营养健康报告
18岁及以上成人中约每4人中就有一个患高血压,每10人中有一人患糖尿病,超重肥胖问题凸显,高血压、癌症发病率10年来呈爆发性增长,慢性病正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
慢性疾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了其中的79.4%,而现在医院只能控制症状,不能治愈,慢性病终生吃药!
30年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这些慢性疾病爆发的时候,我们国家几乎没有,8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到中国来取经,研究中国人没有以上慢性疾病、身体健康的秘密,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美国肿瘤研究中心主任、公认的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柯林.坎贝尔教授,他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和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等最权威的机构合作,进行全国范围的有关疾病、死亡率、和饮食之间的关系的调查,涉及8.8亿人口、60多万医护工作者参与,历时两年,绘制了中国肿瘤分布图,发现肿瘤高发地区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唐、成渝、东北大城市等相对经济发达地区,而当时深圳刚改革开放,珠三角经济还不发达,肿瘤发病率还很低。而今天,珠三角也和长三角等地区一样,肿瘤高发。
最后调出小组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两个权威的观点:
1、动物性食物是造成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2、纯天然的植物性食物是解决现代慢性病最有效的方法;
2011年,经过40多年的研究,柯林.坎贝尔教授出版了影响72亿人口饮食的权威著作:《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国内中文版的书名《救命饮食 》(当当网有售!),这项研究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流行病学的巅峰之作!”这份研究报告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中高端人群中广泛传播,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因此也成为素食主义者,美国的精英阶层开始接受有机植物类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美国的肿瘤发病率因此开始下降!
解决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昂贵的化学药物、抗生素、手术、支架、心脏搭桥,而是健康管理、健康保健,管好自己的筷子!
【延伸阅读】
2.《焦点访谈》:我国营养保健人才饥荒
专家称,并不是说必须要钱多了,才能改善营养,而是需要知识,需要有人指导。
疾病治疗讲究的是“三分治,七分养”, 因此,营养才是康复环节的关键因素。西医控制,中医调理,保健预防!营养的目的就是修复细胞,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中。
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营养治疗将是解决慢性病的关键!
未来医生必须会开两张处方:一张是针对病情开具的药方;另一张是膳食营养处方。未来的医生必须具备营养学的知识,针对慢性病,特别要发挥营养治疗的作用。将来,让我们的健康取决于每一天均衡的营养,营养保健食品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必然的产物。
治疗医学是在下游打捞垃圾; 营养保健是在上游控制污染源头。
治病是“亡羊补牢”,通过营养来养生保健则是“未雨绸缪”。
保健治疗是解决慢性病的关键,营养保健行业将是黄金产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