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747779/fb6a4a04cbe6b126.jpg)
孩子喊了很久,想去看《默杀》,许是从各大平台推送的视频片段里得了这个愿望吧。故事题材更不用说,结合线下不能见光却早就存在的现象,还有那个至今含冤未果的邯郸男孩,我的想法也不谋而合,硬生生等孩子游学回来后,我俩第一时间去完成愿望。借日更,浅浅记些想法吧。
首先,自身观感而言,不同意某些视频作者所述关于哑巴小彤的人物设定,至少不同意她是所谓的大BOSS设定。当然,也许作者看到和理解到的这个角色是这样,我也无可厚非,这里只是想表达抱着这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去观赏,——我没从中得到这个体会。
整部影片是很压抑的基调。无论是李涵和小彤这对苦命母女,还是被无情加害的娇娇和杀疯状态下的绝望父亲林再福,以及那些草菅人命的害人者,我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冷漠、怯懦和麻木。并非想弘扬什么高尚,也没有所谓的假设或是如果,毕竟不可能有重来的机会。——因为不仅在影片中,邯郸的小男孩也没能得到那个机会……所以,这个血淋淋结局也许就是最佳结局。
但,我看到和想到的并不止于此,而是关于母亲李涵给小彤的精神枷锁。那是一种名义上关于爱的封锁。九岁的女儿被早归的继父性侵,无力反抗的她在崩溃中手持砍刀回到家中时,亲眼看见女儿用剪刀扎进丈夫颈部动脉的场景。在绝对力量面前,一个成年女性的勇气不及九岁孩子。虽然这里的呈现经过了加工,但我宁可相信一张白纸具备惊人的勇气,也许那份勇气并非来源于报复继父给自己的伤害,而是出于她无法容忍对方给母亲的伤害。母女两人的命运终于紧紧捆绑在一起,这种力量似乎比十月怀胎时身体的包容还要密不可分。守护一个不能说的秘密,是母亲对孩子能做的仅有的保护,也是她们两人的默契。至今我都印象深刻,——为了掩人耳目,母亲刻意在小卖部假装和丈夫通话,并且女儿接过电话后,“听”爸爸的交代时,竟然也在频频点头。
守护一个秘密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而戳破这个秘密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这个时机其实也许可以不来,但它还是来了。源于母女两人被“偷拍”的那些影像资料。为了“保护”女儿,李涵牺牲了自己的人生,宁可放弃优渥的社会身份和收入,即便是去做学校最底层的清洁工也不后悔,即便要接受校长的不怀好意和他人的冷眼也心甘情愿。同样作为一个母亲,仅从“牺牲”这个角度看,我自愧不如。毕竟这样的付出看似伟大,却无形中变成一条可以绞杀他人的锁链,这端握在母亲手里,那端则在小彤身上。为了防止女儿被他人伤害,李涵自己却活生生成为一个“不听话就狠狠教训你”的母亲。这样的爱早已变形,令人窒息。
正如影片名《默杀》,“默”在我看来有几重含义:一是沉默,比如小彤可能只是在九岁之后选择不再说话,但这是自己的意愿还是母亲的意愿,不得而知,整部看完后,我倾向于母亲需要她保守那个杀人的秘密,所以她不再说话;二是隐秘,即隐藏的秘密,这点在丧女的父亲林再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整个作案过程是隐秘的(包括五年前李涵前夫被杀),还有片中金桔的呈现效果,其实也是一个隐藏的秘密;三是默哀,这里指的默哀不是常规意义,而是对人性中冷漠一面的哀鸣,举例说明:方老师明明目睹了杀害娇娇的四人,但他选择在势力面前低头;明明徐妈妈目睹了李涵被丈夫虐打的过程,却选择漠视;学校里那么多见证侵害的同学,却无一人敢站出来作证。而“杀”,则有“灭”和“破而立”的涵义。“灭”的是黑暗的人性,“破而立”指的是打破了旧序,新的规则(或是人性)才能开启,这点体现在,方老师替林再福挡下一斧,而林在福虽然忌恨,还是选择救下对方;警官戴国栋最终选择满足李涵替女从罪的愿望;林在福誓死复仇,但却要保证将小彤还予自由;徐妈妈逃过被林在福杀害,还是冒险救出受伤的李涵……所以整体来说,也算是在黑的底色上点缀了光明,符合作品创作的要求吧。
Ps.最喜欢的角色(印象最深)竟然是蔡明饰演的徐妈妈(配角)。
做一小记,就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