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小学语文王萍名师工作室开展“最为隽永是书香” 主题读书沙龙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高台(记者庞贵唐 通讯员王萍)“‘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古人与书的情感总有千般风流,今夜,我们也能如古人一般,伴着烛光,以书为媒,以文会友。一杯香茗、一曲琴音、点点烛火、几本好书……”。8月3日晚上夜幕降临时,由“高台县小学语文王萍名师工作室”举办的“最为隽永是书香”烛光主题读书沙龙在国庆小学开讲了,工作室首席导师王萍及工作室成员14人共同来赴这场文字之约,并邀请经典阅读推广者西街小学屈燕老师前来助阵。

配乐朗诵《我的父亲》,这篇王萍老师的原创散文,平实简洁的语言述说着父亲对自己深深的关爱,在朗诵中透出她对父亲无尽的思念,那一刻,真与情碰撞,文与思交融,她情至深处眼眸含泪,几度哽咽,深深感染了大家,让我们忘记置身何处,在温馨的烛光下,剩下的只有对这份平凡又伟大的父爱的沉思,情不由己“换身换位”后的那份苦苦追忆!

西街小学屈燕老师娓娓述说着自己五年来每天早上4:20早起阅读国学经典,把自己对国学经典的感悟通过诵读如何传递给西街小学的孩子们,并用自己饱含教育智慧和爱的行为引导老师孩子和家长一起坚持诵读经典的过程,当听到西街小学二年级4班的孩子如今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已达到了“凡听者人人惊叹”的境界时,慨叹的目光里只剩下由衷地钦佩!工作室里那摇曳着的烛光也仿佛在这一刻舞动着身姿为这份沐浴着“爱之光芒”的教育行为点赞。

张红梅老师《平凡教师的幸福之路》从李镇西老师“育三亩苗园,许一世芳华”的感人教育经历说起,结合自己的从教体会,告诉我们身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只要树立“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志向,在教育之路上去坚韧的追寻,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赵雪玲老师的《书山有路,上下求索》,谈了自己多年的阅读及教育教学成长之旅,引发大家深切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最原生态的阅读应该从阅读教材、新课标、自己每日的教案,甚至阅读自己每日的教育教学行为开始,当把专家、学者“高大上”的教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相融合的那一刻,自己的成长才算有了质的飞跃!

魏燕飞老师《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从自己亲身经历的典型教学案例入手,谈了在学习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智慧碰撞交融过程中悟出了作为一名教育者的真谛:“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年轻的心,美丽的梦,执着的思,绚烂的情!工作室年轻的成员王玲老师,贺建英老师,雷晨春老师,雒玉龙老师,方燕老师,用他们自己虽不漫长但足够坚实的教育经历,谈了他们对教育工作或教学实践的体会和感悟,让我们每一个人欣喜地看到了高台教育的希望!
这注定是一场“塑形铸魂”的精神盛宴,这里有的是一群与书结缘,以读为乐,因阅读而感悟教育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坚信,只有潜心阅读,才能成为一个有文化、有内涵、有“分量”的人,才能阳光自信地站在孩子们面前,也才能更加自如地驰骋在高台教育这片沃土之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