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有个坏毛病,过年的时候总是有种置身事外的感觉。好似这热热闹闹的节日是别人在过,我在看。看他们忙碌,看他们快乐。给长辈磕头拜年也是每年都艰难过关。好似那祝福的语言是天书般难以说出口。红包我也并不想拿。我也不觉得需要什么钱。既然不热衷好吃的、好玩的和压岁钱,拜年也就好像没有了逻辑感,毕竟小朋友都被大人逗着,问个好呀,给你压岁钱。我不记得我当时是不是在心里想过:“我不要压岁钱,我能不能不拜年”。男儿膝下有黄金,女儿也不想因为个压岁钱跪拜。当然,大了读书总算明白跪拜跟钱无关。那时,爷爷已经去世,跪在坟前和遗像前的时候,不觉得为难,想跟他聊聊。
成年后,过年是为了父母,觉得他们需要个年,一家人团团圆圆。有了孩子后,觉得又多了一个理由,孩子需要过年。但做得并不好,跟小时候爸妈给我们创造的氛围比,我给儿子的新年概念太简陋啦。
今年在北京过年,老公是主导,张罗着买年货,准备下午饭,总算是提起我的兴趣,做了几个菜,看着上桌的菜,感觉到,可能从此以后,年的主角必须是我了。
图中内容为儿子原创请别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