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页的《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耗时4天,终于读完了。妈呀,说出来真丢面儿,统共121页的书,还读了4天。原因是每次读,我都在焦虑的情绪中睡着了……
这本书的宣传语是读了以后,很多人辞职了。为什么?我读完以后好像明白了,辞职的人是不是读完这本书以后,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不想再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上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了。
这本书里有很重要的三个问题,贯穿全文,我在上篇写过,这里再重复一下:1.你为什么来这里?2.你害怕死亡吗?3.你满足吗?看完整本书的我,没有一下子豁达了,反而更加焦虑了。因为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想过,现在想,好像也一时间想不明白。想不明白就好像显得我这个人,都30+岁了,还很不通透。
书中是一间咖啡馆,里边的老板和服务生,通过菜单上设置的三个问题,帮助进入到咖啡馆的主人公找到人生的真谛,解开了人生谜团。
里边有一些金句:
1、从来都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主人公,觉得自己过得也挺好。但服务生凯茜反问道“你真的挺好吗?很多人都觉得‘挺好’,但有的人就是要寻找比‘挺好’更令人满意的状态、更棒的生活。
2、人们一旦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存在,找到了活着的目标,就像是找到了藏宝图上的藏宝地点X。一旦看到了X,你就很难假装没看见,很难不去寻宝。
3、一个人弄清楚了他为什么存在,就相当于定义了自己存在的意义(purpose for existing),简称PFE。在人的一生中,他可以为实现‘存在的意义’做十件、二十件,甚至成百上千件事,他可以做什么事。而弄清楚自己的PFE的人,通常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挺高。
4、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不在同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时,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
5、广告商在传递一种信息,即你拥有了某种产品,你就拥有了幸福和满足感。如果没有拥有,那你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如果我们把幸福和满足感寄托于某样产品或某种服务,我们最终会陷入一种财务困境,必须不断的去做事情挣钱,尽管那些事情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
6、不用物质奖励拼命工作的自己,而是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天,都至少花一个小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里边的发人深省的句子还很多,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一句,大概意思是,主人公提问,当你做你想要做的事情时,那自己没有钱赚,怎么生活呢?服务生凯茜说,当你做想要做的事情时,你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你想做的事情,你会向你的周围传递出来一种信息,而周围的人知道你迫切想要做成一件事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来帮助你。类似于吸引力法则一样的。
为什么我看完以后更加焦虑了呢?因为我左思右想,好像我没有特别想要做的事情,我没有特别痴迷的爱好,没有能够为一件事倾尽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好像我一直没有什么目标。对,没有目标感,没有爱好,这让我很焦虑。好像我整个人生了无生趣,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那到底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爱好和痴迷的事情呢?我不知道,但是我会去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