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早教 成长 儿童 陪伴教育
(智伴机器人)原来你是这样的端午节!这些科普小知识你知道吗?

(智伴机器人)原来你是这样的端午节!这些科普小知识你知道吗?

作者: cc82e2465e2a | 来源:发表于2017-05-27 18:02 被阅读111次

    端午小长假马上要放起来了~

    终于可以休息一下带着孩子出去玩啦~

    爸爸妈妈们不要忘记告诉孩子端午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哦~

    这些小知识小朋友必须知道!

    端午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熏艾草,系长命缕,饮雄黄酒,吃喷香的粽子,还要敲锣打鼓地赛龙舟。曾经有一道高考题,答案真是一目了然。不过,如果稍稍深入探究一下,就会发现,端午的许多习俗,与古代中国南方的自然地理有着有趣的联系。所以,比起春节、元宵和中秋,端午可以说是“南方的佳节”。“鼍”、“鳄”这些汉字中的两个“口”,都是眼睛的象形。中国传统图腾中龙的头部形状基本与鳄鱼相似,眼睛大而有神

    从鳄鱼到龙舟

    古今中外并不存在“龙”这种动物,但它却是华夏民族传承数千年的图腾与象征。闻一多先生的《伏羲考》说,以大蛇为图腾的夏氏族,吸收了其他氏族的鸟、兽、鱼、虫等图腾徽像,才“画蛇添足”形成了龙。

    也有学者从更贴近自然的角度考证,提出“龙图腾”来自鳄鱼。远古时代,中国所在的陆地上河流湖泊众多,鳄鱼(古籍也作“鼍”,音“驼”,即扬子鳄)分布甚广。鳄鱼和蛇都有冬眠的习性,开春回暖后才开始活动。这时正逢东亚季风气候区的雨季,从事农耕的古人,就认为雨水是它们带来的。另一方面,居于河湖之畔的先民也曾无数次遭遇洪灾,羡慕蛇和鳄鱼能在水中自由活动。渐渐地,它们的形象就变成了一种与水有关的图腾。而这种图腾经过数千年演化,融入了其他动物的特征,逐渐变成了我们熟悉的“龙图腾”。

    传说中的龙也有分类,其中最爱兴风作浪的是“蛟龙”,我国东南沿海的古越人就以它为图腾。古越人擅长驾驶独木舟,常常要泛舟江河,为了避免蛟龙兴浪导致翻船溺水,他们就在船身涂画蛟龙形象,自己身上也画满龙纹,装扮成蛟龙和“龙子”。“龙舟”就这样产生了。

    龙舟竞渡,不止纪念屈原

    古越人每天捕鱼捉虾,常常会互相比赛划船的速度,产生了“竞渡”。商周时期,人们在夏至祭祀龙神,就用龙舟竞渡为仪式,祈求风平浪静、洪灾不发。春秋战国前,赛龙舟在荆楚吴越一带已经十分盛行。后来人们对大自然的了解加深,慢慢掌握了应对洪灾的方法,于是赛龙舟的祭祀意义也就渐渐减弱,时间也从夏至改到了端午。

    相传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人们在这一天赛龙舟,是为了表达赶去援救屈原的心意,而在水上击鼓鸣锣,则是为了驱赶想吞噬屈原遗体的蛟龙。然而在史籍中,《史记》只说屈原怀石投江,没提具体日期,五月五日的说法是南北朝时才出现的,却长期流传下来,使屈原成了端午节的代表人物。

    实际上,在屈原之前的时代,江浙的人们就在节日竞渡,纪念春秋时的吴国宰相伍子胥;而在屈原之后,江南也曾以此纪念汉代孝女曹娥。在四川锦江,同样的活动也被用来纪念“浣花夫人”,她在唐代安史之乱时保卫了成都。可见,端午赛龙舟作为纪念忠臣烈女的一种仪式,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都存在着,并非只因屈原而起。

    除秽、粽子与农时

    四大传统佳节中,端午是最具南方特色的。它的种种风俗,都与中国南方的地理物候密切相关。南方水泽广布,赛龙舟才能普及成俗。而农历五月五日正是酷暑将至、蛇虫鼠蚁大量孳生的时候,古代卫生条件有限,很容易疫病成灾,所以古人讲究在端午“除秽辟邪”,熏艾草、插菖蒲等习俗,在南方更为必要。南方出产的稻米、箬竹,更衍生出了粽子文化(本刊2012年6月号“博物餐桌”里有详细说明)。

    另外,选择端午来举行各种热闹的庆祝活动,也考虑到了南方水稻产区的农时。因为端午前后正是水稻插秧结束时,农活相对较少,人们利用这段时间狂欢,既不耽误农事,又恰好能缓解一季的辛苦疲劳。

    说说端午谚语背后的地理知识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阳历一般是在6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时间段;而且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热更集中,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更大,气温更高。

    五毒是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这五种毒物是汉族民间盛传的一些害虫。端午前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湖北)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江苏)

    “端午节卖菖蒲”(江苏)

    清明节——4月5日,天气变暖,各种病菌开始滋生,古人认为在家门口插柳可以摆脱虫疫。而清明时节,柳枝飘逸,适合植树,柳树也因“无心插柳柳成荫”易存活而著称。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端午节前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蚊虫开始滋生。而艾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菖蒲有香气,也有驱除蚊虫之功效。菖蒲浸酒,民间认为可以祛避邪疫。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浙江)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

    雄黄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

    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江苏一带有“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的端午节俗语。

    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江苏主要种植的是冬小麦。冬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端午时节,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因此有了“出门一望麦儿黄”的美景。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江浙)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广东)

    端午节前后,中国大陆上暖气团渐趋活跃,而冷气团也还有残余势力,冷暖气团交汇,在季风区形成冷锋、暖锋或准静止锋等天气。虽然此时天气转暖,但有时一股强冷空气就可能使气温大幅度跳水。

    “吃粽子,赛龙舟,独举杯,欲浇愁”(南方)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

    民间把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的较大降水过程称为“龙舟水”,端午时节,而这期间南方暖湿空气活跃,北方还时有冷空气南下,在江南和广东,冷暖空气交汇,往往会出现大而集中的降水。

    每年“龙舟水”来时,广东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江边泡脚戏水,按照传统的说法,“龙舟水”有辟邪的作用。

    更多精彩端午节科普,上陶云互动APP让班尼机器人给你讲哦~你也可以给班尼机器人说:“我想听端午节的故事~”。

    班尼更多功能可以微信了解:zy1990201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伴机器人)原来你是这样的端午节!这些科普小知识你知道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wq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