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好孩子的“好”,都是以对家长的配合度来衡量的。
与之相反,那些没那么配合,或者说行为没有尊重家长的安排,扰乱家长秩序感的孩子就会被视为大多数人眼中的坏孩子。
不论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都是我们用来描述孩子行为的典型标签。
这些标签,会给还没有形成牢固的自我认知的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我们的不断觉醒,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远离那些“好”和“坏”的标签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关注顺从和服从。
我们可以更多关注这些事,比如:
我的孩子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
我的孩子有没有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我的孩子是否敢于犯错,而且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
我的孩子是否能不受我或者其他人的干涉,去追求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把关注点从孩子的外在表现转移到提升真正的自我表达时,责骂和告诫便会消失。
换言之,当我们真正放下“好”与“坏”的二元标准,放下这些标签所制造出的恐惧,我们才能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系。
董宇辉说: 不要担心你们家的苹果,熟的比别人家晚。那说明你们家的苹果,要比所有人家的苹果都要甜。
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学时,成绩没有一鸣惊人,他的性格也没有特别的光彩照人,都不要着急。
如果孩子没有在学习上开花结果,那他注定要成为松柏之才。
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耐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