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要有耐心,面对问题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道理都懂,实施起来一个字“难”。
最近几个晚上,本来就睡前花样多的浩哥有妹妹的加入,更加嗨起来了,两个人能从九点一直跳到十一点。老母亲在一旁怒气值逐渐飙升,精疲力尽的反复叫浩哥差不多了该睡了。
然后就避免不了的吼了他又唠叨了他。浩哥多数时候无视于我,有时候还要抗议,又有些时候抗衡不了时委屈的来质问我“妈妈你不爱我了吗,现在怎么天天骂我?”
我过后回忆起来,也觉得他不想睡肯定是有他的理由的,他觉得家里是自由天地才会这么放心的放飞天性。早上虽然也会因此起床困难,但他始终也坚持起来了并且没上学迟到。大人心情好的时候,容忍度高很多,甚至还能跟着一起玩玩闹闹,到最后大家一起累了躺倒。
可是上班已然很累的父母,多数时候没有耐心去陪孩儿们疯闹了,大家都期望孩子们早睡早起,给大人也腾挪一点喘息的空间。
昨晚,我又指责起浩哥不早点躺好睡觉,还吵得妹妹也跟着不睡,大概当时太过于喋喋不休了,虽然我自觉都是在“摆事实讲道理”,也没有凶神恶煞的打骂,但浩哥第一次在我面前捂住耳朵,说“妈妈你不要再说了,我一句都不想听”。理智告诉我确实不要再讲了,没用,只会起反作用,感性却在第一时间指挥我反驳他“那你倒是不要做这些让妈妈来说你的事情啊。。。”
孩子毕竟是弱小的一方,才一会儿就哭兮兮的来问我是不是不爱他了,我倔强的选择了伤口撒盐,说你刚才不想听我说话我现在也不想听你说话。最后不欢而散,孩子在疲惫中睡去,我自己也在后悔其实最后不应该这样做。
今天眼看一切又要重演,我决定把到嘴边的那一套说辞全咽回去。背妹妹睡着后,我按承诺的又背起他,没有指责他,反而给他讲起了“睡眠公主”的故事。
睡眠公主专门管理我们睡眠,她有一个好助手就是“梦”,专门帮人制造各种梦境,你白天想看的想吃的都可以在梦里见到。睡眠公主很关心每一个人的睡眠,你每天见到她晚了她就会着急,你每天睡眠不够的话她都不愿意让你离开,所以你晚上睡得晚的话早上总是起不来,其实是睡眠公主在挽留你,让你要睡饱睡够。小婴儿需要的睡眠是最多的,每天十多个小时都在睡觉。睡眠公主要照顾很多的人,新生婴儿出生了最需要她,慢慢长大的人则需要的睡眠越来越少。
“还记得小时候跟你讲过的“奶精灵”故事吗,小孩子不再需要吃奶时奶精灵就会离开,去到其他新生儿的妈妈那里,保证小宝宝们有奶可以喝。”
浩哥安静而认真的听着,回应说“我不吃奶了奶精灵就走了,你生了妹妹之后奶精灵又回来了”
又若有所思的问我那么多小宝宝要吃奶,奶精灵怎么忙得过来,怎么做到的。
还好老母亲现编的本事不错,立即煞有介事的解释“是分身啊”。
浩哥深以为然,觉得奶精灵又辛苦又了不起,连带着对睡眠公主的存在也毫不怀疑。我趁机问他,那要不要赶紧去见睡眠公主。浩哥干脆的说,要啊,当然要,赶紧去睡吧。
有一天,浩哥一定会发现所谓睡眠公主只不过是妈妈为了让他早睡早起虚构的形象,但这个过程里,妈妈对他温柔讲了故事,没有凶他骂他,相信他也一定会从这“谎言”中感受到妈妈的爱。
对孩子简单的发号施令“你该这样做““该那样做”是最简单最理所当然又最偷懒的教育方法,当他们没有按我们想的那样发展时我们很容易给人贴标签,然后再恼羞成怒恨铁不成钢,把越来越恶劣的态度施加到他们身上,再收到越来越坏的反馈。
我们很少真正的去思考到底如何做才是治标治本的方法,因为很少去找到孩子这样做真正的原因,也很少真的用心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
我很认同尹建莉老师关于教育孩子的那一套观点,但是日常实践我也经常做不到。不过我经常自己劝自己,也会拿来劝脾气更暴躁更没耐心的孩子他爸“他始终是你孩子呢,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你数落出他无数的缺点来,说他屡教不改,他还是你孩子,失败了一万次也还得想一万零一次的方法来教育他——你也不能不要他呀”“哪有完美的人呢?大人都做不到的令行禁止,怎么对孩子就有这种期望呢?”
这样反思过来,庆幸浩哥还能在我如祥林嫂般念叨指责时勇敢而诚实的提出“妈妈你不要再说了我一句都听不进去”的抗议,至少妈妈在他眼里还没那么可怕还是可信任之人,让妈妈还有机会发现自己的问题,调整教育的方式。
以后,当感受到浩哥“屡教不改”时,是时候调整方法了,战胜自己的思维定势,抹掉贴给他的标签,同时尽量去找出他这样做的原因——换种方法,换种方法,换种方法,切记,切记,切记!
2021.10.22晚23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