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是个三线城市小朋友,一个人在大城市工作。
春节他不想回家,
儿子花钱花的多,又不愉快,为什么要回来呢?
爸爸爸爸不开心了,这个熊孩子,春节我们需要你。
其实,我认为恐归的一个核心根源是“我们到底要不要过春节。”如果大家都觉得春节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哪怕花点钱,有点不开心,也是可以忍的。我们父母那一辈,也有人是忍过来的吧。
说到春节,我们就该去寻寻根,到底为什么要过春节?
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在古代,中国的社会呈现一种“家天下”的模式。我们有族长,家长,一个小家归属于族群,族群归属于王朝。社会就是这样有秩序的运行着。
再者,我们是农业大国,新的一年我们希望没有天灾,谷物丰收。
古代新年所以,我们在过年的时候,让各路亲戚回归大家族,有了“根”也就有了秩序。我们也要用各种方式,画符,放炮这些习俗祈祷新的一年国泰民安。
好了,现在的社会完全不一样。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归属于自己公司,为自己的理想,和金钱目标服务。而且,新的一年,我们大不了是写个年终报告,又自己的新年愿望,何况元旦节才过,我们已经有了2017年年度规划,并不需要再弄一个鸡年目标了。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大鱼大肉,现在随时都能吃到,年货平时在淘宝也能买。春节假短,车票也不好买,过段时间有年假或者调休,照样能回来看看。虽然到处都放着过年音乐,服务员都穿着红衣服,但是这些都是外在我表象,我们内心里,并没有对这个文化符号产生任何连接。
缺乏内在的情感链接,现在的面子过程却越来越多。我们要给小孩压岁钱,这个行为,除了给钱,并没有产生任何文化作用,孩子不会因此觉得自己收到了福气。我们要走亲访友,但是有多少个亲戚会给我们温情体验?取而代之的确是没话找话,有的亲戚还是炫孩狂魔……
现在大量的90后已经站上工作岗位,我们有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我们排斥面子过程,喜欢直接化的表达。我们不习惯长时间的聊自己不喜欢的话题,我们不喜欢约束。
所以,有的恐归族,他们发现,回去之后没有任何意义。相反,春节出去旅旅游倒是有很大的价值。
春节在这个时代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呢?
我们现在急切需要“家庭温暖”,在现在社会变化速度太快,每天都是日新月异,我们很容易焦虑,迷茫。但“家”是我们的归属。
我们可以对着父母撒娇,和着兄弟姐妹随便玩笑吵架,可以和亲戚们吐槽老板,吐槽同事。我们是社会上带着面具的人,也永远是家庭里的宝宝。
家的概念不是表象,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感觉。
走亲访友,包红包,群发短信这些都是现象性的习表象习俗,我们需要一个掏出彼此的真心,说:“爸爸妈妈,我需要你们的关怀。”
“孩子,我们需要你的陪伴”
社会需要一个仪式,提醒我们,家庭是温暖的,这就是春节。
社会风气需要为“真情”创造一个环境,媒体要努力,商家要努力,我们自己也要努力。
恐婚族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