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

作者: 荆传奇 | 来源:发表于2016-08-31 21:06 被阅读0次

    战争从来都是泯灭人性的行为,同一蓝天下的几拔人为了某些人的所谓霸业互相撕杀互相伤害,无关乎正邪善恶,只有更狠更坏,才能存活于沙场,不论多拼搏,最终换来的也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中国历史上那些标有“英雄”头衔的明星名将,耀眼光环下大多有不光彩的历史,他们所具有的不光荣传统,其中有一项,就是杀降。

    杀降中最不人道的行为,当属坑杀。

    坑杀的历史非常悠久,久到有了战争,也就有了它的存在。

    中国历史上的坑杀事件不少,不少军事将领都干过这行,其中有几个还做到了“灭绝人寰、人神共愤”的地步。

    一、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

    公元前262年,“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赧王在位的五十三年,秦国军队攻取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从而将韩国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割断。

    形势所迫下,韩国新任上党郡太守冯亭请求赵国将上党郡并入赵国属地,以期待秦国人和赵国人的“狗咬狗。”

    赵国的高层们在面对这烫手山芋的诱惑,还真是接手了,极具统一相的大秦帝国向来都不是素食者,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军左庶长王龁率兵攻打上党,当地守军抗拒不了秦军高强度打击只得放弃上党郡,退入到赵国境内。

    秦军得势不饶人,不顾“穷寇莫追”信条,继续追击上党的漏网之鱼,直打到赵军驻守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

    正是在众所期望之中,名为“长平之战”的年度大戏拉开序幕。

    赵国起初选用的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廉颇驻守长平,老将军守得有模有样,秦军始终打不开局面,两军相持在长平,打起了持久战。

    向来爱使阴招的秦国人,当然不会就此止步不前,他们泡制出了一条反间计无偿赠送给赵国人。

    很快地,一条实质性内容为“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的流言在赵国传播开来。

    于是,勤勤恳恳埋头工作的廉颇迎来了他在长平的最后日子,直到赵括接手的那一刻,他始终未能明白自己为什么被替换了。

    以赵军的做法相似,秦军阵营里也有了新的动作,他们也迎来了自己的最高统帅,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一生中从来未有败仗、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战神:白起。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八月,白起挖了一个坑,赵括很是知趣地踏了进去,并且带着他所属的四十万赵军。

    九月份,被围困赵军的断粮记录已经达到四十六天,互相斩杀而食的现象也已经不是新鲜,留给赵军翻盘的机会已经不多。

    赵括准备最后一搏,他组织起四支部队,对秦军展开猛烈攻击,后果十分严重,赵军没能冲出去,付出惨重代价之余,连赵括也丧命在了秦军的箭弩下。

    没有了主将,赵军形势更乱,士气已无,军心消散,在秦军的强力攻势前,四十多万人全部向秦军投降。

    这四十万人最后的结局,十分悲惨,白起将他们引诱入一个名字叫做“杀谷”的深谷,然后全部坑杀。

    赵军最终只留下二百四十人得以归国,那也不是白起的一点良心发现,只不过是给予赵国更大的震撼。

    就是在这一天,赵国境内的家庭几乎少有完整,不是妻子失去了丈夫,就是孩子没有了爸爸,又或是老人们再也见不到出征的儿子。

    二、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秦人当年造的孽,几十年后,还是有人向他们讨还了。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新上台的赵王歇被秦国将领王离围困在了钜鹿,实在是没办法了,赵王歇只得向楚怀王求救。

    年轻的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率领着楚军精锐前往赵地救援。

    公元前207年的深秋时分,时人号称为“卿子冠军”的宋义,带着楚国诸将领以及楚国大部队开进到了安阳,就止步不前了,整整驻扎了四十六天。

    千年老大一朝老二的项羽本就不耐烦宋义这位空降上司,在做好兵士们的思想引工作后,他决定和宋义好好谈谈。

    两人到底说了些什么,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可以确定的,会谈结束后,宋义身上少了一样东西,他的人头。

    到了这时候,楚怀王不得不承认了项羽作为“上将军”的合法地位,他还很是大方的将当阳君英布、蒲将军的两支生力军全都划拨给了项羽,由他来指挥。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的十一月份,项羽的军队出动了。

    他下令,全军以最快速度渡河,渡过河后,把所有船只给凿沉、煮饭的甑砸碎,路边庐草房全都烧掉,,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碰上秦军就开打,绝不回头,绝不退缩。

    项羽带队的楚军还没有到达钜鹿,首先碰上的是由章邯所率领在外策应的秦军。

    在楚人的疯狂打击下,当年无敌于天下的秦人撑不住了,大范围的溃败下去,章邯也只得是带着残兵败将跑路到了安全地带。

    章邯一走,围困钜鹿的王离部队完全暴露在了楚军的正面打击下。楚军乘着胜利的势头再次出击,围城秦军还没有扭转危局的这个大能耐,楚军再次大胜。

    这场钜鹿城池前的大战,致使秦将苏角被杀,军队指挥员王离被俘虏,另外一位秦将涉间因为不愿意投降,以自杀为了结。

    章邯被打败后,军队撤退到了棘原,项羽也把军队开进到了漳河南岸。

    连连地战败,使得章邯没了脾气,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章邯率领着秦军投降了项羽,被封为雍王。

    八月份,投降事宜处理完毕后,章邯留在了楚军中,新封的上将军原先的长史司马欣带着秦军在前面领路开辟道路。

    一路上也没啥大事,三个月后,等到了新安的时候,事情有点变质了。

    由于一路上受尽了欺负,秦军不免有些抱怨,这些风言风语难免又传到了项羽耳中。

    项羽同志不愧为心狠手辣的代表,他决定,秦军只留下几个主要领导人章邯、司马欣、董翳,其他的全都杀了。

    于是着,历史上继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后最为著名的大规模坑杀运动在新安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秦军全被没收了武器,被领到一块开阔地带,当他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屠杀开始了。

    一片血腥,一片惨烈,人间成了炼狱。

    项羽以他被泯灭的人性,再次为中国历史涂上了一抹血腥的色彩。

    他没有料到的,“杀降不祥”古老预言如当年在白起身上验证般,最终还是会着落在他的身上。

    三、曹操坑杀八万袁军

    很多人都知道,官渡之战是曹操这一生的军事辉煌所在,却有不少人不知道,官渡之战也是曹操这一生的人性污点所在。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绍率军南下,目标很明确,曹操集团势力所在的许都,目的也很明确,做北方唯一的大佬。

    面对昔日老大哥袁绍的来势汹汹,相对实力弱小的曹操并不想认怂,他亲自率军进据冀州黎阳,下令于禁屯守延津,并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线筑防,以等待袁绍大军的到来。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大军进军到黎阳,袁绍派出手下大将颜良围攻驻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

    四月,曹操率军突袭白马,颜良为关羽所杀,袁军溃败,白马解围。回军途中,曹操又施计杀了前来追击的袁绍手下另一大将文丑,以致使袁军声威大跌。

    八月,袁军大部队开进官渡,非得要跟曹军来个生死对决,曹操根本不吃这一套,扎下营寨,与袁军打起了持久战。

    十月,相持了几个月后,有些无力为继的曹军迎来了转机。

    在吃里扒外的袁绍谋士许攸积极建议下,只留下曹洪、荀攸守营的曹操亲自带着五千部属,假冒袁军兵马,乘着月黑风高抄道小路偷袭了袁军的屯粮基地乌巢。

    正应验了“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曹军在乌巢又是烧又是杀,袁军大败,粮草被烧,军心涣散。

    更为往伤口撒盐的事还在后面,派出去攻打曹营的袁军前将领张郃、高览久攻曹营不下,又听说乌巢被攻破,立马就转换山头,投降了曹操。

    大势已去,不可挽回,袁军如倒塌的多米诺骨牌连琐效应下全盘崩溃,慌忙之中,袁绍惶惶如丧家之犬般只带着八百多人逃回了老家。

    官渡之战,与曹操心中永远的伤痛赤壁之战般,是历史上知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是曹操之后统一北方的坚固踏脚石,也是他人生军事生涯中最为得意的大手笔。

    然而,光彩的人生背后阴影同时存在。

    回顾下个人历史,“英雄或是奸雄”难以定论的曹操,一直以来扮演着类似于“杀人魔王”的角色。

    先前打陶谦,连下十余城,“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后来败张邈击吕布,先后屠了雍城与彭城。

    当年残酷血腥的陋习再次被曹操“借题发挥”了下。

    也许是因为军中存粮不足,也许是怕袁军哗变,或者是有些史书上所说的勉强理由“袁军伪降”,种种借口汇聚在一起,归结为一个走向:曹操将八万多(也有说是七万)的袁军降卒全部坑杀了!

    原先的沙场官渡变成了杀场官渡,虽都是屠戮场,性质已经转变,人性无从谈起,道德无从谈起,只留下消不去的满地伤痕。

    人成为兽,也只是在一念之间。

    四、拓跋珪坑杀五万燕军

    比起前辈们的滥杀妄为,有样学样的后起之秀们干得还真不赖,不愧了“血腥屠夫”的称号。

    北魏是由鲜卑民族建立的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开国皇帝是谥号为“道武帝”的拓跋珪。

    与北魏差不多同一时期,建立的还有不友好邻居慕容垂所创的后燕。

    从实力上来讲,还是后燕强上那么一丢丢,先前在拓跋珪的崛起过程中慕容垂扮演的是扶助支持的角色,等到北魏逐渐强大,两者矛盾不可避免地爆发。

    这倒有点类似于曹操与袁绍的关系,后者先前做的也是慕容垂般的活,结局嘛大家懂的。

    为了更好掌握在北方的话语权,也是为了坐稳北方老大的位置,登国十年(公元395年)五月,慕容垂对北魏发起了进攻。

    面对慕容垂的嚣张跋扈,拓跋珪有意示弱,他下令辖下部落军队向后撤移,任由后燕军队进军。

    八月份,拓跋珪率军队开进到黄河边。九月,后燕领军人物太子慕容宝也是率军来到黄河边准备大干一场。

    拓跋珪深知明枪明刀地和后燕军对着干,对自己是没什么好处的,因而他决定玩阴的。

    具体的实施方式还是老一套,拓跋珪抓了后燕的信使,当着慕容宝散播谣言说,他老爹慕容垂病死了。

    后燕人还真是信了,慕容宝信了,军中几位将领也信了,因而都心思不在了打仗上。

    十月底,相持几个月后,后燕军因内部军心不稳而撤军。十一月初,气温急降,黄河突然结冰,拓跋珪率军过河,留下辎重,挑选精锐,追击后燕军。

    十一月初九,北魏军追击到后燕军最后的归宿地参合陂。

    第二天,后燕军准备开拔,却发现已经处在北魏军的包围中,后燕军阵脚大乱,不战而溃。北魏军乘势追杀,后燕军豪无斗志,只有被宰割的命,最后除慕容宝等人逃出小命外只有几千人逃出升天,余下的四五万人都成了北魏的俘虏,后燕军士们的悲催命运就此开始。

    刚开始,拓跋珪本打算将后燕兵士放归,以显示北魏的宽厚仁慈,中部大人王建跳出来发话说,后燕人多势众国力强盛,很难搞定,杀了这些人,后燕实力削减,以后就好对付了。

    拓跋珪耳朵比较软,一番思量后,下令将已经投降的五万燕军全部坑杀。

    悲剧再一次上演,没有任何的人性,只有兽血沸腾,胜利者北魏军队以主宰一切地姿态,将后燕军士视为肥美的羊羔,肆意蹂躏。

    拓跋珪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以众多无辜生命的血,铸就了自身的传奇。

    五、薛仁贵坑杀十三万铁勒军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个人英雄主义浓烈”的偶像明星将领,他们犹如当今的“小鲜肉”拥有众多的迷弟迷妹,诸如赵云、罗成等等,经过诸多“加量不加价”式样的加工,在民间早已成为神话般的存在。

    这些人中,还有一位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薛仁贵。

    薛仁贵老兄的自身经历也确实够传奇,祖上也曾辉煌过,到了老爹这辈就家道中落了,一穷二白的基础只能是靠自己努力奋斗了。

    不负众望,凭借着过人的胆识,英勇的无畏,薛仁贵终究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搏得了皇帝老大的赏识,成为了唐王朝的一名知名将领。

    军事上有句名言:“慈不掌兵。”这在薜仁贵身上得以完美诠释。

    龙朔元年( 公元661年),因为唐政府的高压政策过度,忍受不了的铁勒诸部反水了。

    当时的唐朝老大唐高宗下令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率军即赴天山镇压九姓铁勒的“暴乱”。

    铁勒人虽然叫嚣得很厉害,远远不是政府军的对手,在与唐朝军队交手了几次,连连失利下,也就想着投降了。

    当时,唐政府中有人建议,针对铁勒诸部应当采取怀柔政策,以安抚为主,才能够将这次“叛乱”平定而不留后患。

    很是显然,薛仁贵并不是这么想的,他做得很绝,将等待朝廷受降信息到来,豪无防备的十三万铁勒军全都给坑杀了。

    又是一次惨无人道的赶尽杀绝,又是一次惊世骇俗的大屠杀,所谓的“名将”就是这样的德性。

    薛仁贵的暴行,并没有平息铁勒“叛乱”,倒是激起更大的愤怒反击,唐军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最终损失惨重,杀人者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长平之战、钜鹿之战、官渡之战、参合陂之战、天山之战,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知名战役,其中有些还列入了军事教科书,做为经典案例代代相传。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对其耳熟能详,却少有人知道看似光鲜的功成名就背后,满满的血和泪。

    铁血写成的历史定律从来如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赞(196)

    回复(12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标题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hc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