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02岁的老爸达特利是一个有着年轻小伙子的灵魂,每天只求活得精彩的老顽童,然而他75岁的儿子与其爸爸截然相反。儿子巴布死气沉沉,谨慎小心,甚至是有点“丧”的小老头。
为了挑战世界长寿纪录,老爸决定将儿子送进养老院,想要阻止老爸的疯狂行为,儿子巴布就必须完成一系列“改造任务”,成为眼中有光,热爱生活的“新巴布”。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父子两人有温馨欢乐也有争吵冲突,在儿子即将完成所有任务的时候,发现老爸的一番苦心:老爸一方面是帮助自己赶走内心积攒多年的阴霾,让自己重新热爱生活,另一方面引导自己如何处理自己儿子的亲情冲突与博弈。
看完后感觉这个电影一反常态,在我们的脑海里面一般102岁的人都是很安静的,不会像 102岁达特利这么精力充沛,爱折腾。还有一般都是儿子送爸爸去养老院,但是这个电影中确是老爸想送儿子去电影院,这2点反常让电影有噱头,有看点。像我就会很好奇:如果当我活到102岁的时候,我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会如何去过我的老年生活呢?是否会跟达特利一样精力充沛,活出自己,不受年龄的限制?每天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还是精彩的度过每一天呢?
早上睡不醒,晚上不想睡反观自己和大多数人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过着早九晚五的生活,每天早上闹钟响了N遍,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慢腾腾的起床;一边吃着早餐一边赶着挤地铁,有时候压根儿没吃早餐。晚上迟迟不想睡觉,一遍一遍的刷手机,看电视电影,要么不想睡要么睡不着,每天浑浑噩噩,忙忙碌碌,不知道生活的真正意义在哪里?活着是为了什么?难道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张嘴,为了生存,为了孩子.....
我觉得看完这部电影或许会有一个答案。很多人会像之前的巴布一样,一辈子沉浸在小孩的生活中,小孩就是他的全部。至从孩子诞生就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把小孩放在第一位,买衣服买东西都是给小孩优先买,而且是挑质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买,但是对于自己呢?要么是一再的节省不给自己买,要么是给自己买廉价的东西。
但是 102岁的老爸达特利就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爱人先爱自己,之后再去爱别人,不成为别人的附属品,也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孩子是因你而来,不是为你而来。
很喜欢纪伯伦的《先知》里面的一片小诗《孩子》:
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子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都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它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孩子是因你而来,不是为你而来。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这是为人父母的最高境界:无条件的爱。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所谓父子深情,就是到最后一刻,都不愿放手。很多父母总会把自己没有得到,没有做到的,让孩子去完成,这不是爱,是控制。很多的父母想着“养儿防老”,但是往往最后会有些许的失望。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包括孩子。如果父母本身没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把自己的希望全都寄托于孩子,一个内心匮乏的父母,怎么去教育孩子活出精彩生活呢?孩子是借助父母来到这个世间,他有自己的人生需要去体验,父母可以给他爱,却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他。真的爱孩子,别把孩子当做投资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看看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同时,也希望孩子看看父母真正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的并不多,可能就是你的一个问好电话,回家看看他们,跟他们一起聊聊天等等。像102岁的老爸达特利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带给75岁的儿子巴布赶走内心积攒多年的阴霾,让自己重新热爱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生活,就像里面的台词:活着就不要死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