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结婚么?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过时的话题。但是它仍然是目前不可忽视的问题,我的父母仍然期待我会嫁给一个好人,生个孩子过上美好幸福的传统婚姻生活。
然而我个人的看法比父母悲观许多。在我眼里,结婚的难度系数比父母认定的高很多。首先双方都能做到经济独立最好财富自由,其次三观不能差别太大。这样才能保证有一段长久的亲密关系,才不会让婚姻变成单纯的忍耐。通常,需要忍耐的东西都会走向崩溃。
可是三观一致要求太高了,那么能做到互相宽容对方,不干涉对方的选择就好。这样讲看似放宽了条件,细想也不容易做到。比如说一方坚持认为买房才是正途,而另一方觉得没必要把人生绑架在买房上,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又比如一方觉得共同抚养一个孩子是必经的人生历程,而另一方觉得不生孩子也是很好的人生选择,这个时候要不要妥协。
于是就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婚姻是为了什么呢?是找一个人互相扶持来共度一生么?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互相扶持的边界在哪里,为了互相扶持所付出的代价是否是必须的。比如,妻子是否一定要为丈夫生一个孩子,因为这是妻子的责任,是身为妻子应该付出的。
这样看来,找到一个符合自己标准的宽和的人这件事本身就很困难。
目前认为的较理想的选择就是找到一个共同抵御孤独感的人,就是这个人和我在一起只是为了抵抗孤独感就好。虽然两个人住在一起,但是以各自的选择为最高优先度。每天坐在一起却做着各自的事情也无妨,最浪漫的事就是一起玩手机呀~
于是这个人的性别似乎也成了一件无关紧要的事,瞬间觉得选择面貌似拓宽了一半,不过一细想仍然是件困难的事。
最后,求助了一直一个人生活的友人,她是怎么抵抗人类抱团取暖的天性的。她说,因为她可以做到和书籍里的思想作伴。
确实,书籍可以承载人类思想的温度,赋予一小小部分人一个人生活的勇气和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