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道德经
道德经摘抄~就14

道德经摘抄~就14

作者: 定能梦想成真 | 来源:发表于2021-05-24 22:21 被阅读0次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

视之不见,名曰夷[1];

听之不闻,名曰希[2];

搏之不得,名曰微[3]。

此三者不可致诘[4],故混而为一[5]。

其上不皦[6],其下不昧[7]。

绳绳[8]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9]。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

[1]夷:无色。

[2]希:无声。

[3]微:无形。

[4]诘:意为追问、究问、反问。

[5]一:指“道”。

[6]皦(jiǎo):清晰,明亮。

[7]昧:阴暗。

[8]绳绳(mǐn mǐn):纷纭不绝,没有始终,没有穷尽。

[9]有:指具体事物。

译文

看不见的,我们叫它“夷”。

听不到的,我们叫它“希”。

摸不到的,我们叫它“微”。

此三者不能追问究竟,难以区分,它们是浑然一体的。

它起始不明、末端不暗,

它延绵不绝,不停变化,不可名状,最终回到无形无名的虚无状态。

它无形无状,无具体物象,所以称之为“惚恍”。

迎着它不见其起始,尾随它不见其末端。

遵循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探知远古,这就是“道”所彰显的规律。

解读心得

1.本章说明“道”之体征,即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而且不明起始,不知未来,绵延不绝,不停变化,不可名状,所以终归为虚无之态,于是叫它“惚恍”。夷、希、微三个字,均形容“道”的幽而不显,若隐若现,不可捉摸。由此看来,“道”是我们的感官无法感知的,唯有用心体悟。

2.“道”虽然感知不到,但它时刻存在着,主宰着我们的生活。只有用心体悟道的人,方能在这种虚无缥缈和若隐若现中发现“道”,最终捉摸到“道”。

3.圣人善于体道,执守古道。他们循道而行,察古通今,潜居抱道,待时而动,所以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能一举取得成功。

4.所谓“道纪”,指道之规律。聪明人做事之所以容易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已经存在的“道”,抓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事,所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5.其实,我们生活的时代,与古代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的只是外在的物象和形式。很多话,很多道理,老祖宗都已经说过了,甚至说完了,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古道,传承大道,灵活地将先人的智慧运用到今天的生活。个人如沧海一粟,力量渺小,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自知之明。

相关文章

  • 道德经摘抄~就14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 视之不见,名曰夷[1]; 听之不闻,名曰希[2]; 搏之不得,名曰微[3]。 此三者...

  •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13、14章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13、14章 文:Recycler 32/232.4053 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

  •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37章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37章 ~~~~~~~~~~~~~~~~ 听人劝吃饱饭 ~~~~~~~~~~~~~~~~ “道...

  • 【日更】《道德经》摘抄14

    2019年2月7日 星期四 天气晴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 2018年6月10日小楷

    练习:《道德经》第14章

  • 2018年4月18日软笔练习

    今日抄写《道德经》第14页

  • 日更35:莫名

    昨天,我不知道写了什么,就莫名被锁了。今天,划水吧。摘抄《道德经》名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摘抄(14)

    一天有一天的积累,时间加持所获得的优势是很难被捷径所打败的。 摘抄:《七七妈妈定投记》 1、简单真实最有力量。 2...

  • 摘抄(14)

    1.想告诉你 这世间美好仍有许多: 朝晨簇新的阳光,微风吹气的素衣一角,春天新生的泥巴,冬天温暖的被窝,深巷青瓦梅...

  • 摘抄14

    我喜欢今天这样的日子 。 喜欢铁灰色的天空,喜欢严寒中庄严肃穆的世界。 喜欢桑菲尔德,喜欢它的古色古香,它的旷远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摘抄~就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pf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