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帮家里铺地膜。所以这几天的文章,也有些乱序。今天想补补了。
周日和周一,因为没有课,所以有空有时间帮家里干农活。其实我并不忙,就是每天的日常计划,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干完。只是因为有时候拖延和心不在焉,就显得很忙。爸妈也不怎么麻烦我或者打扰我去帮忙或者做些什么。
一。在家里待久了,人容易产生惰性。就像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习惯了关注疫情情况,朋友圈转发戴口罩等文章,似乎忘了上班和工作。而后来疫情好转,春天来了,天地也需要耕作。我便承担了做饭和收拾屋子,外加洗衣服的工作。好像我都习惯了,每天按部就班地做好这些事。这些事情,让我慢慢地,习惯生活。而其实习惯,也是一种惰性,当你习惯了的时候,其实生活的可能性,也就减少了,不是吗。我还是蛮希望,以后有机会的话,能够每天给自己半个小时的放松时间,去接受生活中信息与自己的碰撞,然后擦出的火花。
当然了,知识没有界限。要想打破生活的局面,就要拓宽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时尚,历史,科技,经济,心理,大概都要涉猎了,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吧。
二。我在干活,我在帮忙的时候。弟弟只是在,打游戏。爸爸妈妈那么累,他什么都看不见。不,他不是看不见,他只是不想看见。宁可一早上打游戏,宁可把自己塞进自己的世界,也不想睁开眼看看身边的人,那些人,需要帮助,那些人,需要理解。
我不知道以后的他,会不会想起这个假期,想起这么长的假期。为了他好好学习,我们一家,都在不去打扰和麻烦他。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想起,其实很多时候,他所理解的理所当然,未来生活教会他对错。
只是我遗憾和困惑的,是为什么,我会对他有这么大的意见。我知道他就是不想去帮爸妈,以学习为借口,却心安理得地打着游戏。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干活,而他不干,所以我吃亏了吗,还是觉得不公平。何必和他比呢,那是我的爸妈,这里是我的家。而他,只是我的弟弟,我们也不过,只是有血缘罢了。说白了,他是他,我是我。
你说,人怎么会这么奇怪。明明生弟弟的气,和帮爸妈干活,是两码事。而我却,还是那么生气。就像生活中无数的时刻,A和B关系好,我和B关系也很好。当着我的面,A说了很多面子话,我有点酸,会那这种情绪转移到A身上或者B身上,是A没事找事又或者是B忽略了我。其实没必要啊,反正化解尴尬的方法多得是。
而情绪,会让一个人,付出沉重代价。不仅是情绪消耗,更可能会因为带有情绪 而影响和其他人的关系。有没有类似的书,让我读一读,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