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传统文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对传统文化的几次讲话,把研究弘扬传统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把传统文化归结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表明了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也是最雄厚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范围很广,从大的方面来讲,在精神层面主要有儒释道,文化层面上主要有诗书画,前者是中国古代三大思想学术潮流,后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冠冕。更完整地说,传统文化也包括兵家、墨家、法家乃至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应该说儒家和佛家是起最主要作用的。
对于儒家,郭沫若认为孔子的最大贡献是人的发现,把焦点从天转到人,孔子第一次把思想界的视野从天拉到人,应天道,尽人事。儒家学派有一个核心的议题就是人,所以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孔学甚至儒学归结为人学,人学归结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且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一何谓人,二如何做人,三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三个方面具体的这里先不阐述。
儒家的作用总结起来就是它要教人作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应该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有道德,有人格,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对他人,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如果要求更高一点,就是做一个具有超越精神的人,从整个社会历史来看,儒家文化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而儒家的文化是传统文化最主流,最核心的文化。
对于佛家,也即佛教,佛教是一种宗教,但它与一般的宗教异同点在于既讲信仰,更重智慧。佛教非常注重智慧,佛陀是靠智慧成的佛,它的本意是“觉悟了的人”。佛教的既讲信仰又讲智慧把佛教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教,一个是理。
佛教做为教的一个很重要的要义就是业报轮回与因果报应,也就是说,善因必有善果,有善念必定有善报。它是一个自然的报应,业自身的规律,所以在佛教来讲,求不求是一回事,只要你的行为是一种善的,你做的是善业,动的是善念,那么你肯定得到的是善报。
佛教作为理这一块是佛教的智慧。如果研究佛教,学习佛教,最应该从佛教那里得到的是智慧。而这个智慧就是思维的方式,一个好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佛教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他用一种理论构建了一座佛法大厦,这个理论就是缘起论,缘起论是释迦摩尼佛悟到的道理,这是第一个要学习和懂得的,也是最重要的。缘就是条件,缘起就是世界万物,包括人,它都是条件的产物,条件具备了,因缘际会,它产生了,条件不存在了,事物现象,也就随之消亡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佛教是教你应该怎么去看待各种现象,应该从什么角度去看。应该从多角度去看待,它是用立体的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任何现象。整个佛法就是用这种思维方式构建起来的一个非常庞大博大又非常精密严密的一个思想体系。
佛教传入中国后,从第一天就开始本土化,后来与本土的儒家、老庄思想相融合,形成本土化的中国佛教。中国佛教的代表是禅宗,这是各界公认的。禅宗最大的特点是“心即佛”。把佛归结到心,禅宗的智慧主要表现为心法的智慧。心法智慧对我们的人生,对整个社会的关系更密切,对于化解心结,调整心态,提升心境,有是有很大的价值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是主要为儒家和佛家的学习。儒家教会了我要成为一个孝顺父母,认真生活,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佛家让我得到智慧和平和。
目前来说,我还没有具备很多的智慧可以让我在生活中时刻远离烦恼,但是我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了一定的改变,对事情的认知和对自己的了解都有了新的认识,人生更自在从容,尤其是在负能量的消除和正能量的增加上面有了稳步的提升,我的生活慢慢的变好,我的人生越来越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