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谈一谈高考作文吧

谈一谈高考作文吧

作者: 合虚 | 来源:发表于2018-11-24 23:31 被阅读0次

    大家都知道,只要每年的高考语文一结束,高考作文必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也不难理解,其一是语文作为最先考完的科目终于为翘首以盼的围观群众们带来了可观的切入点,其二是大部分人早就忘了数理化都有些啥,你让他们讨论这些?还没说什么呢自己就把自己噎死了,于是语文作为唯一一个能够全民参与的话题,承担了绝大部分民众娱乐和宣泄的目的。

    而今年高考作文也毫无例外的引起嚎叫声一片,难啊,难到哭啊。

    如若我们细看各地区考卷的作文,不难发现除全国卷2、江苏上海考题外,其他各省考题无不贴合时代主题,且角度多样开放性强。考题涉及人口、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要求考生从中捕捉、提炼、概括、理解中国当下的现实,并鼓励考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使命感、理想信念来谈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休戚与共的关系。同时,也不难看出,这类考题仍由公共意识统领,个人的处境、思考、理想仍要服从既定框架,遵循集体话语,与社会的整体语境相一致。

    而全国卷2、上海江苏的考题更多的是从文化层面和自我剖析的层面来设置,无论是全国卷2的“对战机防护”的典故,还是江苏的“解读语言传递”以及上海的关于人对于“被需要”的思考,题目出的都非常的精致,颇有知微见著的意思,同时这样的考题更具有广义,只要在阐述时形成逻辑闭环就不会有太大过错。

    想必大家一定对全国卷2的作文题,“对战机防护”印象极深,话说合虚乍一看也顿感诧异,二话不说提笔就写了一篇。而这则材料实际讲了什么呢,讲了‘幸存者偏差’这一逻辑谬误,也就是指我们忽略了数据筛选过程的逻辑陷阱,从而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好吧,我说人话,这其实是人的思维惯性,当你看到一件事情大量的相同结果时,你就会假定它们确有这样的因果关系,比如说幸存下来的战机看似伤痕累累,但它们都未遭受致命的打击,而那些遭受致命打击的战机大部分都机毁人亡,从而导致人们认为那些弹痕少的部位,比如说机舱和发动机无关大局,那些已经伤痕累累的部位才更应当加紧修复才是。

    话说回来,有几个人知道这一故事,又有几个人了解这个理论呢,怕是十不足一吧。既然连很多工作了多年的成年人都不清楚“幸存者偏差”是什么,那么课外涉猎严重不足的各大考生们又有多少知道的呢?再加上中学生对自我生活的感受普遍不够明晰,对社会历史的理解更是有限,不知道加不思考,这也是很多考生觉得作文不好写的最大原因。

    这不由得让我们沉思。于是有人不明就里的搬出了法国会考作文题,“1.仅凭观察,是否足以认知?2.我有权利做的一切,是否都是正确的?3.就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选段,写一篇论文。”看看人家,考的都是哲学问题,博雅深邃,简直一个天上一个低下。由而感叹一句,有一种思想差距叫法国高考作文题,也难怪人法国乃至欧洲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呢。

    是这样吗,且不说考哲学题世界上只此法国一家,(要是这门考试真的有这么好,欧洲国家应该早就普及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哲学这门学科自来歧义层出不穷,因此也导致了这门考试高度依赖阅卷人的主管评定,也就是说如果阅卷人是个斯多葛主义者,那么如果考生写得贴近于伊壁鸠鲁主义,那么这之间就不知道有多少的不同意了。

    这种想法叫什么呢,叫幸存者偏差啊。高考毕竟是对考生基础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验,符合一定的标准后继而进入通识教育,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贸然进入哲学的深渊,无异于揠苗助长,过犹不及。当然,其中所蕴含的思辨精神确是值得每个人去学习的。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的高考作文越来越注意这一方面的引导,比如全国卷2的考题“对战机防护”,天津卷考题“器”,比如上海卷的考题“被需要”,无不提现出企望考生能从这些场景中升华出理性结论,以及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这同样也是对于作文本身的回归,即经过思考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的意义。

    哪怕是普通的语言,只要精确也能够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一谈高考作文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su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