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道管理》学习心得

《中道管理》学习心得

作者: 樱_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2-27 11:43 被阅读0次

    一直想更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希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这样的出发点,又因为挺漫长寒假的机会,我就搜索相关的内容。终于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他是中国宝岛台湾的曾仕强教授。我曾经听过他在《百家讲堂》讲易经,说人是有命运一说的,他会算命,这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后来,我读他的书《家风》,不但接受他书中的观念,也喜爱他的文笔。实话说,因为他去年的过世,还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无常脆弱,心情也低落了一会。不过,感谢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由于这样的认识背景,又结合我的需要,我几乎没多大犹豫就付费够买了曾老师的中庸管理课程。虽然我知道他面对的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讲课,但我想管理是相通的,不仅理念的相通,方法也是可以借鉴的,很重要的是我想从中听听老师关于传统文化落地的知识啊!

    通过比较认真地学习,我接受了一些新的观念,对一些观念产生了颠覆的看法,也对一些观念产生了疑惑。现在我把印象深刻的观念按深刻程度整理如下,与大家交流想法。

    一、大师精华

    1、中庸不是折中,而是合理

    在很多人看来,中庸是不偏不倚,是折中、走中间路线,老师说这是大错特错了。他说中庸不是骑墙派,不是折中,而是合理,如果合理,就不要折中,它可以是执两端的。表现在管理上,就不是追求大多数人的选择,找到中间点,而是追求合理合适,中庸就是合理主义。

    2、关于公平的见解

    老师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与追求,事实上,我们只要追求合理的不公平,只要不公平不是过分就好。他还说,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给到每个人,所有就会有不公平。绝对的公平太理想化了,做不到,也没有意义。

    3、关于中国人的民族性

    老师说,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让我们产生一些共同的心理,它具有民族性,它与西方人不同。具体表现在西方人是没有伦理的,即没有长幼之序、上下之分的,比如西方人倡导的自由导致乱发言,而中国人相反,是具有伦理的国度;西方人追求的是真,而中国人追求的是善,真里没有善,而善里一定包含着真,比如西方医生会如实告诉病人病情,所谓病人有知情权,而中国医生大致不会那么真,就算告知也是怀着善意的;西方人追求事情的解决,追求效率,他们是对事的,而中国人追求“安人”,是对人不对事的。

    当然,以我的角度看,后两者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

    4、管理的最高目标:安人

    实话说,我从没听过管理的目标是安人,更别说是最高目标了,我可能跟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管理的目标是追求事情的高效完成,是追求结果,一如西方人的想法那样。老师说,人只有心安宁了,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专心工作,也才能不出问题或伤害,他说一个人受伤害,往往是心神不宁的时候产生的。也就是说,只有心安,才能把事情做好,而我们常常是本末倒置啊!

    心安,包括大安、小安、众安、寡安,我们要安人是从寡安一直推到众安,从小安一直推到大安的。安也是变化的,而不是不变的,此时安了,不代表一直安,因为事情是变化的,如同人此时饱了,过一段时间饿了就开始不安了,就需要吃东西、需要调整。

    西方人没有安人的概念,他们追求的是事情的解决、追求效率,据说事实证明这个效果不大了,还越来越差,他们也开始从改变观念开始管理了。老师说,21世纪是理念主导的世纪,是中国人管理的世纪。

    5、关于制度的见解

    老师说,西方人是很遵守制度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中国人认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也就是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师说中国人是最不守法律规定的。

    但没有制度规定是不行的,那会乱糟糟。制度怎么来?一直以来,制度都是由上而下的,就是高层制定,下面执行,其实这样的效果很差,最后形同虚设。老师说,制度要大家来定,才能更容易执行,人多半会比较遵守自己规定的制度。当然制度不要多,一多就不好记,不好记的东西就不好执行,执行就没有弹性,就会束缚人的手脚,让人变得僵硬,不会变通。老师提出“约法三章”,大致三条就好,人的本性是追求简洁,制定规则要做到“易知易行”。

    当然,跟安一样,制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也是需要调整的,但不是改革,而是调整,老师强调,很多人追求创新,改地不成样子,反而更糟。他说,要有所变有所不变,原则即文化是不能变的,那是经,而方法规则是可以调整的,那是权。他强调,管理者除了要有“安人之道”,还要有“经权之道”,他说一部《易经》就是关于变与不变的艺术,是玩的艺术。

    6、好老板是可以很悠闲的

    很多人肯定跟我的想法一样,一个大公司的老板怎么可能是很悠闲的呢?那样还能成什么事业?你看那些大老板,整天都很忙啊!老师说,一个忙得焦头烂额的人是没有合理方法的人,是没有抓住做事要领的人。合理的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让我们做事轻松愉快。老师提醒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就不会忙得团团转,何况,一个人一直忙于工作,他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7、只有感受是真实的

    老师说,语言、文字都可以欺骗人,而唯有感受不能欺骗,所以我们要学会察言观色,揣摩对方的心理,做到将心比心。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察言观色是不好的,认为它等同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后来我发现如果前者应用在公事上是好的,应用在为个人私利上是不好的。在管理上,如果一个决策是出于公,是为大家的,那这是随机应变,如果出于私,是为个人打算的,那这是投机取巧。前者是我们讲的“道心”,后者是“人心”,人心都是一样的,是天生的,而道心是靠后天学习的,是需要悟的。

    所有这些都是老师通过大量的实例印证、统计出来的,是符合事实的,而不是大脑想象出来的。老师说,管理者具有“安人之道、经权之道、絜矩之道”,就是现代说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和谐社会”,事业就能成功。

    二、我的感悟

    1、更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老师说,外国的书更新很快,中国的书是越老越好。我也觉得,外国是讲究科学的,是解决术的问题,而传统文化解决的是道的问题,它是深刻的人生哲学。我的感受也的确如此,读外国的书,让人有紧迫感、不得安宁、脾气变得暴躁,而看传统文化的书籍,让人变得厚重、平静、安宁——我想任何智慧都是在安宁中产生的。

    2、更注重伦理

    一直以来,我追随着西方的文明,认为那才是科学的先进的,是更快让人进步的,那里追求平等、自由。可是,我不能完全做到,也许就像老师说的,我们民族是讲究伦理的民族,是要有亲疏远近、长幼有序、上下有别的,是不能没大没小的,那些没大没小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人。我也会调整观念,不可以在家庭中完全平等的,可以尊重,但不能平等,平等就没有要求了。孩子就是孩子,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对长辈要尊重孝顺,长辈对孩子要慈爱。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啊!

    3、走自己的路

    做班主任以来,我一直请教别的比较有经验的、优秀的班主任,甚至完全照搬他们的做法,以免处理不了事情,以免局面无法收拾。事实上,这个效果并不好,一来我心里上并不认同那些做法,就算做,最后也会执行不了而不了了之;二来管理理念不同、个性风格不同、班级特点不尽相同,所以更要班主任要因人、因事、因时地采取中庸之道合理地解决问题。就算听大家的意见,只是为了更多层面地了解问题,最终做决定的是自己。正如老师说,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是无法成长的,道路是人走出来的。老师还说,自己从来不看传记,因为人不能复制,当然我看传记是因为想要了解人是怎么变化成长的,有什么共性,以便于更好的创造条件让孩子成长。

    4、以人为本,注重方法

    在年级事务与班级管理上,我不再只关注事情的解决、只关注于效率的提高,而更关注人,特别是搞教育的,人是否安心、是否积极,是决定事情是否有效完成的主要方面。关注人不会那么急躁,不会那么惶惶不安,而会安下心来,耐心地解决人的问题,做到事半功倍,而关注事情常常会让心情比较糟糕。

    同样也注意做事的方法,不要让自己忙得团团转、乱了方寸,这样就感受不到生活了,中国人或者对于我,生活是很重要的,甚至说工作也是为了生活啊!如果天天忙得焦头烂额,就要警醒了,是不是观念出了问题,是不是方法出了问题。

    5、多说不如少说

    做班主任以来,特别是做级长以来,因为班级管理、年级事务,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就多了,而每个人的观念、方法与自己是未必相同的,甚至有感觉自己被冒犯的时候,这时我就会生气甚至愤怒,忍者难受,说出来往往影响彼此的关系。这些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不过我明白,有时候会越描越黑,越解释越不讨好,撕破脸对自己更是没有一丁点好处,只会让自己更孤立,更难做事。怎么办呢?也许就是不说,或者平和地点到为止就好。不说,别人就会想;点到为止,既考虑了自己的脸面也尊重了对方的脸面。

    总之,以后做事要前要考虑自己与别人是否安心,要做到三思后行,所谓三思就是:做了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最好的结果是什么?不好不坏的结果又是什么?考虑清楚了,安心了,就去做吧!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道管理》学习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tt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