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讲述一个痛苦游历在社会边缘的人的故事,是孤独及其救赎的故事。主人公哈勒尔是一个深受“高雅文化”熏陶,从而在普遍庸俗的现代世界中格格不入的人,世界的腐坏让他想要以殉道者的方式抛掷自己的生命,同时他又对常人生活的秩序与欢愉心存留恋。然而,一系列的机缘让他体验了一种为之前的他所不齿的“朝生暮死”的生活,并最终将他带入一个魔幻的剧场,让他认识到,幽默以及穿透庸俗窥见永恒的能力才是在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全书透出一种冷峻而崇高的气息,对于通俗文化的冲击、两次世界大战间人的心态等均有涉及,篇幅不长而意涵极为丰富。
主人公哈勒尔年近50岁,没有职业,以读书写书为生,以思想见长,自视清高,认为世界背后的秘密已被他洞见和掌握,但某方面说,他却又是生活的侏儒。他不屑与庸众为伍、和流行的价值观合污,却又像一只城市丛林的荒原狼倍感孤独,焦虑重重,甚至随时准备以剃须刀了结一生。他感觉人间寻常的温暖场景怎么用力也无法进入,像永远悬挂在天幕遥望蓝色地球的一粒星,泛着彻寒的虚弱的微光。
其实他隐隐预感一步步跨进死亡门槛的直觉是对的,他的症结是,把人类精神活动赖以存在的土壤——鲜活的生活抛开了,这是他需要识知的世界的另一半,这方面他是一个孩子,一个白痴,一个急待进取的学徒,纵然生活有许多轻浮虚假和庸俗不堪,他需要“入世”而非撇清关系。
后来,在魔剧院里,经魔法师帕勃罗、音乐家莫扎特、文学家歌德的点拨下开窍了。
莫扎特乐音的神圣象征我们在苦难世俗向往抵达的彼岸,是我们精神食粮不可或缺的动力,是我们美妙、极乐又痛苦的一跃的召唤,黑塞在此肯定了所有严肃引领人精神上升的艺术,就是说,荒原狼哈勒尔的追求并没有错。
魔法师帕勃罗变幻出主人公的知音赫尔米娜,她是他的镜像,男女同体,映照他所有内心独白、诸多荒原狼形象的自我争辩;变幻出美丽明艳的舞女玛丽娜,让他经受人间的感官极乐;让他穿过一扇扇嬉乐、纵欢和无厘头杀生的戏剧场景的门后,这些象征在人间必经的诱惑和修炼。
我想谈谈黑塞书中的女性。黑塞的书里常常出现一个擅长情欲天赋的女子,她们代表母性、情人、妻子,同时是罂粟、莲花、毒蛇,集放荡的色情和灼热的诱惑于一身,是压抑的人类欲望本质的展开,她们精通引领男人进入此通道,达到极乐终极境界,你不得不承认它,与它握手言和,所有偏见在此终结,哲思在此终结,或者说在此向新的阶梯上升。
《悉达多》里有名妓,引导悉达多从贪恋尘世浮华和声色,到纵欲后的回归。《荒原狼》里有舞女,与荒原狼同眠,教会他爱的艺术,使荒原狼释放被压抑的本性。在《纳齐斯与戈德蒙》里,姗姗而来象征母性温柔贪婪又不无毒性的莉泽—— 一个吉卜赛女郎,来与戈德蒙神交。她们是黑塞故事派来的使者,带来拯救,代表希望,代表过程,来使男人认识自己和另一半——那个亚当的肋骨还未分离的前夜,与夏娃同体的自然原始混沌,在黑塞眼里,它代表整全。
作为荣格之友,黑塞深受其学说影响。我们知道,荣格的“阿尼玛”原型是男性心目中的集体女性形象。阿尼玛如云彩变化无定,优雅、邪恶、妖魔都是她的化身。她擅长捉弄也擅长勾引,唤起男人幸福和不幸的幻觉,唤起我们的忧伤和爱的狂喜。阿尼玛在一个男人身上也持续存在,是远古遗传沉潜在男人身上的印痕。这一观点在《荒原狼》和本书里都有所体现。男人们爱她亲近她拥抱她,无意识中进行着自我体识。
我想,黑塞当然不是鼓吹一个男人自身足可完善,相反,我更相信,他可能认为男女尚需认知自身的天然缺陷,因此他们之间需要协助、合作,共创美丽家园。
最后魔法师指出,荒原狼错了,他犯了情杀罪,动了真情,把荒原狼爱慕的赫尔米娜和她的情人帕勃罗的影像给杀了,他把现实带入舞台,在一袭幕布上溅上了现实的污点。
荒原狼混淆了现实与戏剧,他在俗世的表情错了,哭吧,但他该大笑,终究笑吧,人间,应当是一场绞刑架下学习的幽默。由此,我想到的是加缪们积极的存在主义哲学。
意味深长的是,最后法官并未判处荒原狼死刑,让他永生存在,说赴死不过是荒原狼罗曼蒂克的理想实现,未免太便宜他了!是的,从某方面来说,死是容易的,生比死更为不易,迎难而上、承受已知命运的重击更需要勇气,尤如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罗曼·罗兰有句话曰: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了生活仍热爱生活。
黑塞的小说一贯轻故事迷阵,却以内心滔滔的独白动人,他表现的诚真,他对心灵诚挚的剖析,向往心灵个体纯粹的追求,以他自传式的人生迷惑、危机式的体验和探索,向心灵纵深及真理处挖掘,洋溢着求索精神的声音,别具一格,引人追随,也难怪全世界的年轻人都热爱黑塞。
魔剧院这一节的意识流用得炉火纯青,同为德国作家的托马斯·曼大加赞溢。以戏剧来譬喻人生并不新鲜,而在《荒原狼》里,戏剧是道具,是我们人生长途跋涉的必经之门,是对待生活必须学会的态度——苦中作乐的幽默,是一种超拔。我也相信,某些时候,黑塞所指的,也是文学对现实的悲剧感,及它那受伤的翅膀欲学习的飞翔。
黑塞和荣格是多年挚友,感情深厚,书中可以看出黑塞对心理分析颇有研究,执着于对内在自我的剖析和探求。盘踞于人心的不是非此即彼的人性或狼性,那里有很多个自我。人是复杂多面的,是由上百层皮壳组成的洋葱,是由许多纱线组成的织物。人离不开群体,和他人、和社会发生联结是人生具有意义感的基础和来源。一个人先要热爱自己才会爱这个世界。热爱生命是生命本身的追求,是生命自身蕴含的力量,因为生命从孕育之初开始最原始的欲望是蓬勃生长。把人生这场游戏演得更好些,要学会幽默和大笑。
另外,黑塞在《荒原狼》里有一段关于“音乐对德国精神的塑造”与尼采的看法异曲同工。黑塞认为:“对音乐的既感人又恼人的关系是整个德国精神的命运。在德国精神中主宰一切的是母权,是以音乐主宰一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血缘关系,这在其他国家是从未有过的。我们从事精神活动的人对此没有勇敢地进行反抗,没有倾听并服从精神、理智和言词,反而却沉醉在没有言词的语言之中,这种语言能叙说不可言状的东西,能描绘无法塑造的东西。从事精神活动的德国人没有尽量忠实可靠地使用他的工具,反而始终反对言语和理智,与音乐眉来眼去。他沉迷在音乐中,沉迷在美妙优雅的音响中,沉迷在美妙的、使人陶醉的感情和情绪中,这种感情和情绪从未被催逼去实现,于是他忘记了履行他的大部分真正的任务。”
年轻的尼采先是将德国精神寄望于伟大的歌剧音乐家瓦格纳,对他极尽溢美之词,就像年轻时我们树立起自己的偶像,后来,随着尼采的成熟,他又不断批判它打碎它并与此决裂,留下了哲学史上著名的“瓦格纳事件”的反思。
16年后回望,尼采写致瓦格纳的《悲剧的延生》这一小书不无遗憾:清晰不够、模糊冗长,特别是在对“德国精神”和音乐家瓦格纳的期待上,话说把自己的文化信仰和希望托付在一个具体现实中的人身上,一尊偶像上,这本就是失当之举吧。当某一天,尼采自己成为一头雄狮,回头望见之前自己树立的牌坊,自然不免是要咆哮、失笑的……另外,黑塞是尼采忠实的粉丝,他的唯心主义艺术世界观或与尼采思想有着某种渊源。
附友评:用这样意识流的情节来写就这样一本思想深刻的书,本身作者就是矛盾的本体,就如同本书主人公哈勒尔是作者写照一样。
荒原狼是我们生活中对自己狭隘的自我剖析,某个瞬间迷惘的永恒时间纪元,就像只有一个出口的迷宫。找不到出口便堕入荒原狼的人格中,在自我矛盾和辩驳中痛苦的否定现实和自己。同时人的本体和意识又是如此的需要多元,需要生活的多面镜,你和我,是多么孤独,镜子中的你是童年的幻想,是青年的急躁,老年的阴暗,可终究你是孤独的一个人,你不是万千个你,你集结了所有的独立面,匆匆赶来,乘着时空的凉风,来直面我,但却让我迷失了。
《三体》中三体游戏的历史人物对话像极了魔术小剧场的虚幻,这本书这在魔术小剧场里终于开出了深沉的花朵,哈利一步步走近,一步步走远,或者说一步步回到从前,他需要直面邪恶,忍受生活中那如同黏痰和橡胶尖锐的音乐,广播里的悲剧,这就是他自己,这就是犯罪的哈利,这不是荒原狼。
黑塞用醇厚的美酒,慢慢的滋养出漫飞空气的香味。剖析人性本体的性格组成,精神状态的飘忽,自我价值的认定,以及自我追寻,很明显,最后那一气呵成的小剧场魔幻表演给出了答案——背弃“纯粹”,拥抱“复杂”,叛离自己,同时也接受自己,与阴暗相交,和生活和解,邪恶是游戏,有些人注定是失败者。
一本小说可能千面,比如从热门的心理学角度解读,每个人又都是活在人格面具下的荒原狼:
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读后感,但是绝对不会有黑塞的感受,除非你也经历过精神分裂症或精神分裂臆想。荒原狼,黑塞到底想写什么?想表达什么信息或情感?记得几年前看过一部电影,Split,在剧中的男主角拥有18种人格,在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中可以自如分裂转换。
荒原狼告诉我,人是复杂的动物。甚至连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的样子,也不可能看清楚,因为人格面具。初读此书,以为只有两种人格在哈利身体中博弈,中产阶级的良好教育下的哈利,一只嗜血如新的荒原狼。慢慢读下去才意识到,才感觉到更多,复杂的人性若隐若现,甚至是具有引导和控制哈利原型的作用,赫尔米娜,巴勃罗,莫扎特,都是舞动在哈利面具下的自性,就像平静的海面下,洋流暗涌,真正改变自然气候和海洋流动的正是这些暗涌。中产阶级的面具和荒原狼不过是自我意识的表象,被深深的操控在暗涌中,不能自拔。
暗涌意味着什么:?
读到一半,不得不停下来学习一下荣格心理分析的几个概念和原理,黑塞在1926年曾接受荣格的学生的精神心理治疗,因为黑塞(作为反战者)在一战后经历战乱,婚变,精神崩溃。我虽然不是很赞同用荣格心理分析法套在荒原狼的作品上,但是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测量或者说作为一种手段来试图剖析作品的意图,未尝不可。自我ego,有意识的自我,哈利在良好教育下中产阶级普罗大众的一员,阿尼玛- 无意识中男性♂️之中的女性性格,赫尔米娜,就是哈利心中的女性性格,也可以说心目中女性性格的完美形象。自性- 无意识下的精神之神,巴罗伯和莫扎特,都是哈利心中的神,正是这些神,鼓动和引导哈利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凡是与阿尼玛和自性相反的事情出现,可能就会触发荒原狼。
1946年黑塞因荒原狼获得诺奖,理由是: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每个人的解读不同,我读到的不仅仅是获奖理由, 令我震撼的也不仅仅是上诉理由。是暗涌,是内心不为所知的光芒,太阳一缕光芒,利剑般穿透乌云,温暖心灵。
生活在面具下的狼
尼采也将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和酒神戴欧伲修斯视为一对人性兄弟������,一个理性一个感性并肩战斗,没有胜负。恰如哈利的人和狼的两面表象,不知主仆,并蒂莲缠绕相生,相克。你可以为莫扎特的唐璜排斥blues,你可以因为歌德的诗句排斥小报纸的评论,你可以因为爱的永恒,用镜子里的刀杀死镜子里的情人。可是无法摆脱钢盔酒馆温热的酒杯,无法解释舞会中肆意妄为的舞步,无法自拔的陷入玛利亚的温柔乡,甜蜜的吻,巧克力般丝滑的肌肤。阿波罗也因为爱,误杀了美丽少年,至今风信子还是在春风婀娜多姿的摇曳,诉说千年前的神话同性恋的伤悲。
身子做的正正,好好学生是你。偷偷拿走父亲口袋里零钱,去买泡泡糖的是你。努力加班加点工作,争取老板加薪的是你。朝三暮四背后捅刀,争取上位的是你。爱你地久天长永不变,信誓旦旦的是你。见异思迁心猿意马,抛弃前缘的是你! 热心助人的是你,背信弃义的是你! 凝望酒杯,深夜沉思的是你。夜夜买醉,one night stand的是你! 听一首hello,泪如雨下心软如棉的是你。撕毁承诺,冰冷若霜心如铁的是你! 告诉我你是谁?是什么?
我们复杂的活在复杂的心理和世界上,我们虚伪的活在虚伪的假面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