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上9:20,距离自己约定的完稿时间只有40分钟了。
这时候,最安全的就是写身边人和事。
比如,母上大人。
小时候,因为我爹常常在报纸上发表豆腐块,亲友团就说,我的作文好是遗传了他的。
对此,母上大人往往是不屑的。
她说:他连小说都不看,哪里懂得什么文学!
除了小时候的连环画,母上大人是颇看过几本小说的,用力最勤的是《红楼梦》,以林黛玉自居的同时,对贾府上下人物关系熟捻到自负的程度,随时可以去参加才艺秀。
为了让我也能受此熏陶,同时又不至于被荼毒,她给我借了一套删节版,如果没记错的话,做删节的应该是茅盾。
第二本她热衷的小说是《福尔摩斯探案集》。她善钻研,常会反刍案件经过,由于对福氏的叹服,渐生出自己在智力上的优越感。
有一年暑假她读过一部长篇,讲古代帝后之爱,读完唏嘘不已,推荐给我,故事颇凄艳,一直令我印象深刻。前两天竟偶然忆起了书名,叫《爱的葬礼》。
之后我俩有过一段共同阅读的记忆,是我订的《小说选刊》,她喜欢陆文夫的《美食家》。但对韩少功,她就无感了。
我妈觉得我上学晚,有些吃亏,上完一年级,她叫我参加跳级考试,开学后我就直接进了三年级。
进入三年级后要开始写作文,这对我是个挑战。
可以说,第一学期的作文都是我妈代写的。
她写得老长,我抄得很辛苦。关键是老师的评语很不客气,说:小学生不要写这种八股文!
我妈看了很生气,说小朋友怎么晓得写八股文?!
我就糊涂了,心说又不是我写的!
但是她很强势,士气高昂,继续代笔。
很快我的作文就名列前茅,主要对手是别班的一个女孩,其学习主要由她外婆负责。
有一次我们双双报名参加区作文竞赛,我妈摩拳擦掌,一边备战一边说:我就不信我比不过那个老太婆!
我三观尽毁,弱弱地想:难道不是我去比赛吗?
没想到,这样的黑幕竟然催生出我对写作的自信。
四年级的时候我转学了,之前的虚假繁荣奇怪地变成真正的繁荣,我依靠自己的力量,作文也拿到了高分。
当然,文学只是母上大人的业务爱好。她自己的主业,是音乐和美术。忘了介绍,她一直是子弟小学的音乐和美术老师。
我的文艺启蒙,就来自她的两本袖珍本《外国名歌选》、《中国名歌选》。
除苏联歌曲外,她教我唱过很多歌,包括:《红河谷》、《鸽子》、《秋水伊人》等。
《红河谷》可以二重唱。她偏爱高音,也不让着我,我得自己去摸索低音旋律唱出来。
在安静的下午,午睡新起,我们拿两个小板凳坐在床边,手臂搭在床上的凉席上,翻着歌本儿的目录。书很厚,24开,适合携带,字很小,那时候的她,还不用戴老花镜。
她唱得兴起,会不管我,自我欣赏地一径唱下去,我很不识相地指出她的发音不准~
歌声停下来,她愤愤地说:“讨嫌,连不让我高兴一下!”
未几,歌声又起,到那个字,讪讪地弱唱过去。
那些歌的歌词都很美,很文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