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开发中通信协议的复用
基于设备研发项目的软件开发工作,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是信息交互的基础,也是软件控制设备运行的基础。构建合适的命令体系有利于广泛复用基础代码。
基于商议好的协议内容,构建合适的代码是必要的。
协议组成
一般来说,硬件通信关注通信硬件协议和通信内容规范。硬件协议属于设备控制范畴,内容规范则属于自定义命令组成范畴。以项目中用的 can 通信为例,can 协议本身由 id + data 组成;而从内容方面看,data 则由 command type + command value 组成。其中,command type 有功能码、状态码、自定义码等区别,command value 则根据不同的 command type 有不同的解释:在功能码中,定义 command value 为执行具体功能参数;在自定义码中,则为对应参数。
原始做法
一般做法,根据电子方面提供的协议和硬件划分组成,会直接创建基于模块的命令集,从而组成基础对象。然而,一旦协议内容有所修改后,就要对原始代码进行修改,这违反了代码开发的原则。
功能封装
按照面向对象开发的思路,一个基础对象是包含一定命令集的功能体,命令集应该具有自定义功能,可以通过外部参数配置来管理。
从面向对象的角度来看,最基础的控制设备对象具有以下功能:
- 具有基本的 id、name 等属性,便于区分不同对象;
- 具有管理命令内容等功能,通过 add、remove、usecommand 等操作实现增加特定命令并命名索引、根据索引移除命令,以及根据索引使用命令,并设置参数、获得返回值等操作。
- 从外部读取参数文件,并根据配置内容自动丰富参数内容。
一些体会
面向对象抽象一个直观做法:从输入输出两个方面来关注对象功能,进行抽象。输入瞄准的是对象属性,输出则关注对象如何使用属性。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发平台 OpenWrite 发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