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太阳从东边刚刚揭开云层,露出瞌睡的脸儿,早起的公鸡还未打鸣,赵家村村里村外就开始一直忙碌了,早上正是锄地种菜的好时机,妇人们锄完地种完菜之后,回到家里正好赶上早饭,早饭时间刚到,村里的公鸡才陆陆续续的打起鸣儿来,各家早饭一般都是由家里的女孩子做的,煮着自家的米粥,老早切好的一盘榨菜,男孩子则是被妇人们带着一起去除草种菜,赵家村每一户人家都分了相应的田地,显然那时候的赵家村的大多数人们还是靠着土地维持生计,当然并不是每一户人家都是这样,还有一些是将自家田地荒废了或者租出去了,那时候只有几户这样的人家,一般都是村里比较“富有”的人,他们无需如此,没大米了,挑大米吃,平常菜也是街上直接买,赵文家就是其中一家,所以赵文从来没有下过农地干过农活,都是一觉睡到天亮的,而赵虎却是常被村里人夸奖是一个勤奋懂事、长大后会有出息的好孩子,其实赵虎当初也像村里的大多数孩子一样有惰性、好吃懒做、贪玩的,但是看到母亲的辛苦操持着这个家的时候,他心里慢慢的也开始帮助母亲维持这个家,可能是明事理的性格让他比同龄孩子心理更早的成熟起来,在粗矿的外表下是一颗早于同龄人成熟好几年的心,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说得也并非没有道理。
赵家村里的女孩子一般上学上完初三毕业之后就会被旷学,有的连初中还没上完就不得不弃学了,虽然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推行的红红火火,但是那时候像赵家村这样的情况还是随处可见的,虽然免了学杂费,但是还是会收取书本费用,上小学还好,上初中一个学期也是会收取一百多块钱书本费的,对现在而言一百多块钱书本费算是非常便宜了,像现在00后的孩子们上小学一年所花的钱是以前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就更不提初中了,对于以前那几年还是好多家庭类似于赵家村家庭一样靠土地维持着基本的生计,一般农村家庭,五口之家,更有的加上爷爷奶奶就是一家七口的生活,还得靠这绵薄的收入,还能剩下几个钱,还没算上什么突发情况的发生,男人们还未出外地工作,好的年景加上男人们本地工作的收入才能勉强过个称之为“过年”的日子。所以赵家村前几年的女孩子都在家帮忙干农活,当然有些是自己不愿上学了的,几年没有上学后,过几年到后面就算经济稍微好转,女孩们还是会自行的选择打工挣钱为弟弟高中的经济来源忙碌,一般情况这些90后的女孩都是刚刚90上下左右出生家庭里的大姐姐,那时候的90后现在长大成人,成为社会年轻群体,当然全国那时候带来的“重男亲女”的现象一直影响到现在的,纵然出现这现象是有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觉得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说坏了听是一种社会的畸形发展的一面,但不妨想一想这何况不是一种体现中国家庭女性们为了家庭敢于奉献和承担的一种精神,一种与生俱来的伟大的“母爱”,现在那些女孩大多数已经长大成人,有些还已经成立了家,她们心里都清楚当初的不公,但是现在的她们没有人一直抱怨和后悔过,偶尔心里可能产生一些涟漪,但是看到贫困的家庭越来越好,当初的“弟弟”现在已经学业有成,带领家庭走向更好,她们会觉得这是值得的。赵虎有个姐姐,叫赵兰,同样在村里小学上四年级,赵文也是有两个姐姐,一个叫赵亚萍,一个叫赵凤娇,赵亚萍是大姐,小学毕业后就没上学了,跑出外面工作去了,赵凤桥是二姐,比赵虎姐姐小一岁,还在读三年级。对于村子里这样的情况,女孩子心里都清楚,可能初中或小学毕业之后就要面临辍学的情况。
同样,赵家村里盛行着“只有读书才会有出路,会读书才会叫做有出息,才能摆脱贫穷”的理念,淳朴善良的赵家村的村民们在自己一生没有什么大的转变下,转化为让自家孩子们过上“好日子”的一种强烈期盼,他们不是没有上进心,是现状下社会的一种无奈、现实与自身的不足让他们低下了头,埋藏了年少的雄心壮志。“人都是往‘高处’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