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存在,10%的存款准备金,如果基础货币是100元,那么市场上流通的钱就是:100/10% = 1000元
为什么?
绝大部分人可能都了解,因为银行可以放贷,用户甲将100元存A银行,A银行留10元做存款准备金,再放贷90元出去,用户乙拿到90元后,存在B银行,B银行也需要留10%也就是9元作为存款准备金,可以放贷81元,以此类推,极限值100/10% = 1000元,市场上就能流通1000元。
所以,在瞬间贷款出去的时候,甲在A银行有100元,A银行放贷给乙90元,乙存90元在B银行,这样市场上货币总量就增加了90元,就是甲有100元,乙有90元。在经济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发生了,这就是我们钱变薄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我们的钱可以被银行拿去放贷,而且还平白无故多出来呢?
这里,我先提一个问题,我们将钱存入银行后,钱归谁?我们是让银行保管 还是 借给银行?
先说归属权的答案:既归储户,又归银行。
因为,储户和银行对这笔钱都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储户可以随时支取和消费,银行可以放贷给其他人。
其实,这样就违背了奥派经济学对货币确认的法则,就是:货币仅有唯一的所有权。
当然,这是一句题外话,当今社会的经济系统并不是奥派经济学体系,而是凯恩斯宏观经济体系,哪一方的经济学理论并没有绝对的正确,我们的社会也都是不断地在改变的。
第二个问题:是保管还是借贷?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会计资产负债表出发,进行推论。
我们在和别人在发生借贷合约时,资产负债表如图所示:
为什么钱变薄1.jpeg
当我把钱借出去后,货币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我的资产端:货币资金减少,债权投资增加。对方资产端和负债端也相应发生改变。
我们在和别人在发生保管合约时,资产负债表如图所示:
为什么钱变薄2.jpeg
因为只是保管,所以货币所有权没有发生改变,对方不能私自动用我的钱,资产负债表没有发生改变。
得出的结论就是:
站在储户的角度:我把钱放银行,这是一个保管合约
站在银行的角度:我把钱放银行,这是一个借贷合约
所以,从这个角度推论,我们的钱可以被银行拿去放贷,并且,我的角度是保管,因此,我的存款量不变。银行的角度是借贷,因此,银行可以放贷出去,这样,钱就平白无故多出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