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双圈之后,试着看了一些案例,才发现古人很早就使用了这个理论方法,比如触龙用双圈理论的社会版本圈住太后,共同去处理长安君为人质的问题。
秦国攻占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求齐国派兵,齐国要求太苦之子长安君为人质。太后不允。
触龙采用让太后照应15岁小儿子,引出父母之爱。然后再引出太后爱燕后多于长安君。然后通过提问: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
“不仅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来启发太后对子孙后代前程的思考。。
触龙又提出:他们当中祸患或降临到自己头上或降临到子孙头上。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贵、俸禄优厚却无功无劳。现在长安君地位高、拥有贵重的宝器,却无功于赵国,一旦太后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
太后思索后,让长安君到齐国为人质,齐国出兵。
在这个故事里面问,触龙有提让长安君为人质吗?没有!直接提,小心脑袋!
有提太后要从国家大义牺牲长安君吗?没有!提就受惩罚!
触龙充分地认同自己的位置和角色,知道自己就是个臣子,太后才是他们老大。知道心里的劲往哪里使:
1)太后不靠谱,危机中还溺爱自己小儿子——触龙知道太后的初心也是要为国家着想,但是作为母亲心疼儿子是人之常情。
2)触龙知道若长安君不为人质,齐国不会派兵,赵国可能有被灭的危险,那么长安君也可能保不住。然而,太后下旨不让提这个事情,那就位置认同,遵守命令。
3)位置认同后,触龙认命,开始修运。触龙心里的劲是让太后自己说服自己让长安君去齐国为质解救赵国危难。这时候沟通策略就很重要了。
于是采用了双圈策略,把自己和太后圈在一起,以让长安君立功安身立业出发,换起太后爱儿子为其谋划之心,最终太后自己决定让儿子去赵国。
过程中采用铺垫再铺垫的方式:
首先,太后知道触龙是来劝他的,所以从情绪上就是抗拒的。
但是,触龙并没直接劝谏,而是从自己脚不好,没有来看太后,关心太后的身体角度来聊家常,让太后的情绪脑转为了理智脑。
接着提到恳求太后给自己15岁的小儿子留一个职位,引导太后到男人也爱小儿子——从爱小儿子这边儿再次共振太后,拉进了沟通的距离。话题自然就聊到了太后的燕后和长安君。接着比较太后对燕后和长安君的态度,引出前人子孙地位高贵、有财但是因为无功无劳最后灾祸降临——再次共振太后对小儿子现状的思考,最终实现触龙的沟通目的。高人!
没学习前就是看个热闹,学习后还真看出点门道。
学到老,活到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