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感(六)

随感(六)

作者: 野孤蝉 | 来源:发表于2021-03-16 00:02 被阅读0次

    倘若问起将这些话写与谁听,我是不晓得的。总之近来身子乏力,又因昨夜入睡稍晚,醒来已经过了中午。看到L上午发来的消息说,北京兴起了风沙,照片上黄土漫漫,宛如层云掩映下的夕阳散出微弱的黄芒。我向他戏称苏州的天气一向是好的,只偶尔逢着冬日要起些雾霾,平日总还四季清和。谁想掀起窗帘,外头便略显灰蒙,之后陆续下起雨了。此刻依然还在下着,听声音只怕雨势不小的。中途似乎停过,但也未必隔着许久,而且天气闷热的缘故生起了水汽,潮湿得厉害,窗外是仿佛起雾了。

    一天是在焦虑和刻意放纵里度过的。晚间在B站看到一段演讲视频,俞敏洪先生的《摆脱恐惧》。五分多钟的片段,从他大学里失败的爱情、自卑的性格讲起,到如今的成功,针对年轻人,尤其性子懦弱内向的青年,做了些鼓励。

    因为听着熟悉,特地查看一番这段演讲的时间,至少一五年的时候已经在一些网站播出了。于是我才想起了,这篇演讲我的确在一五年的时候听过的。而且可以具体到一五年高考以后,大概七月初。那会儿不像如今这个短视频时代,抖音之类的app横行于世,所以可能是在微博上的一个小视频。彼时我还没有接触到B站这个平台,今日我是在B站看的演讲,中间落差的时间里,心境已大有不同。

    我记不得一五年是否已经出现“鸡汤”这般说辞,按照如今的语言,这种励志演讲未必就不是鸡汤的一种分支。六年前我刚参加完高考,即将步入大学的校园。俞敏洪先生在演讲中谈到自己大学时候的爱情经历、读书经历、成长经历,很大程度上在一段时间里影响着我的选择。于一个自卑、懦弱的人而言,这些话语是一剂很好的兴奋药,推动了我的某种渴望和欲求。可惜是没能够持续长久,懒惰、贪婪、暴怒,都在重新夺回自己的领地。我最终再度沦为颓废的奴隶。

    当我走进大学的校园,开始接触到身边的同学,最开始的幻想可能大部分源自于“五四”的热血指引。然而逐渐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规劝你平复那些无意义的冲动,激情、理想仿佛幼稚园的产物,唯独是讨好、谄媚,或者实际的分数、妥协的承诺,这才是根本需求。我到如今自然也同意了,但就那个时候而言,仍然一意孤行,直到走进边缘的黑暗中,终日于深夜无眠。

    至少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奉行自我的“正义”和独立的人格。我亦渴望爱情,妄想以我之所谓“道义”换取灵魂的认同和接纳,甚至于身体的亲近。何其可笑。

    孤立、边缘、异样,我察觉到太多的不可调和,终以某个时期开始,大概从一六年的下半年,愈发畏惧周围的人来人往。而一七年更是一道分水岭,短暂的养猫经历后,妥协于权势、时间、语言、自我。至于一八年学业危机的出现,发现身边绝多数的人只剩下寝室里六七个还能抱团取暖,获取一些慰藉和归属。

    近两年里受到“自然无为”、“天地不仁”,以及佛家“缘起性空”之说的影响,固然尚不能够参悟个中道理,却也在许多苦闷里寻找到容身之处。这份难能言语的心路历程,仅仅属于我自己,既无从于诉说,更不可求得认可。

    我是隔三差五要在某个群里发些消息的,不为了得到回复,只不想它沉默罢。沉默并不意味遗忘,就像如今我哪怕与许多人不再言语,甚至切断联系方式,但除非一些不容原谅之宵小,大多还是念念不忘的。可沉默不可与时间一道混迹。沉默是求清静的手段,而时间是老死不往来的杀戮。长久的沉默必将催化发霉、腐烂,乃至消亡。

    上个月读到范小青女士的一篇短篇小说《我们聚会吧》,结尾她写道:“过了不多久,‘野渡无人’就真的无人了”。文中提到的“野渡无人”是一个同学聚会群,里面的“同学”并非真的同学,但阴差阳错相聚也是缘分。逐渐地交流、相处下,“我们真的成了像亲人一样的熟人”,一段时间之后,“就和许许多多的群一样,我们就渐渐地,疏远了,渐渐地,没有声音了”。

    失去语言的彼此亦将失去彼此本身。何况许多本就无从以语言牵连的人们。孤独感无处不在,“动如参与商”,大概是对此的一种十分刻骨凄凉的写照。尽管范小青女士的短篇小说《我们聚会吧》所指向的仍然是个人在信息时代中“身份”的迷失,但读来似乎有了偏离主题的感受。“偏题”岂非是我一贯的恶习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感(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cr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