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一个饭局,主座上是位老大哥。落坐后,由于宾主不熟悉,中间人就热情介绍,众人就相互寒暄客气一番。
稍倾,主座上的老大哥掏出手机,从右边第一个客人开始,问姓名、问单位、问籍贯、问电话,逐个将第一次见面的客人情况输手保存下来。客人也不便推脱,只好一一报上个人信息。
走完这个程序下来,这位大哥端起杯子说:“从今以后,大家就是朋友兄弟了,这杯我敬大家,希望常联系多捧场。”
这种交友场面,我还是第一次见,效果究竟如何,心里真是没底。事后了解,这位大哥是位商场中人,这样的套路也不算惊奇,习惯了,看惯了,就惯常了。
还有一次,也是饭局,坐在主位的是当地的一位官中要员。那时“四风”尽吹,陪同的客人朋友大多一副奴才相。
要员发型锃亮,戴个眼镜,短袖白衬衣,手腕上高档表,挺着个将军肚,腰间的皮带价格也不菲,说话慢条丝缕满是官腔。
众位轮番敬过,最后官员举杯回敬道:“今天能够参加这个活动的,大家都不是外人,以后都是朋友,多交流,常沟通,互帮忙,这才是朋友嘛!”言谈举止,如同商贾,让我唏嘘不已。
昨晚在网上看到一则腐败新闻,连接着一年前的一条旧闻,点开一看,通报的第一个违规违纪案例就是这位当地要员,幸亏当年就一顿饭的往来,再没有交往的下文,否则有可能就是调查谈话的对象。
这是我经历的两个交友事例,虽然有些代表性,但让我觉得人际交往沒有那么简单,交到一个知心的朋友真是件难事。
我对此做个一番分析,为什么老同学、老战友、老乡友感情那么深?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的友情那么真挚?多年交往、偶尔相聚情感依旧是那么热烈?叙叙旧、聊聊天没完没了愈来愈浓?
我找到了四个答案:一曰地缘,同语言、同习俗、同道中人,这是基和根;二曰天缘,萍水相逢,一见如故,天作之和,谓之缘分;三曰趣缘,喜好趋同,切磋交流,同交及忘年交,总能找到共同话题;四曰生死缘,以命相交,情之所系,天地同心,世间奇缘,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四缘”出真情见友谊,但这大多为年轻时所结下,因而友情更显珍贵,更让人倍加珍惜,我们常看到的热情拥抱、泪眼相对、握紧双手、贴面耳语的情景,总是那样的让人动情难忘。
人至中年,看淡世事,超然物外,对人情世故泰然若之,便对交友有了一些新的认知。仅就这两年异地工作,有幸结识的三位友人再叙一番。
友人A,南方人,但在北方工作多年,待人热情真诚,善良友好,素质全面,因过去同属一个行业,随结识,颇投缘。
友人B,沿海人,性格直爽,待人热情,但有点小性格,深交之,有共同之语言、兄弟之情谊,凡事皆可相叙之。
友人C,中原人,悟性好,才情佳,与之相交,率真、深刻、受益,常去小酒馆饮上两杯,谈天说地,谈笑风声,乐之。
识友人,论性情。中年之后的交朋识友,除了年龄、职业、性别、条件相约一致或相近之外,心灵融通应该是交友至为重要的一条,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也,心灵的交流更真切。
两年间,友人ABC来自天南海北,又奔赴南国任职,但由此结下的情谊是长久的,根缘在于心灵相通坦诚以待。
时光流逝,岁月远去,而心灵深处的友情依然年轻,我们为之而庆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