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一则恐怖故事:海淀区有2000多名学生因为心理压力申请休学。但休学名额有限制,要抢要排队。是孩子病了还是教育病了?孩子需要扎针还是家长需要吃药?这是我提出的一种解题思路,你品品。(钱志龙老师在群里分享一则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
现在教育真的病得很严重,病得匪夷所思,触目惊心。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我觉得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我也要直言不讳地说,要真正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遵循科学,采用真正科学循证地心理干预技术来服务学生和和家长。很多心理科普本身就是错误的。比如很多人以为学生压力大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其实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应对压力的方法而不是毫无原则地减压。更不是凭空制造什么空心病,要给学生灌输"正确“地价值观。休学是否合适,也要针对具体学生做个案概念化来分析促发因素与维持因素,很多时候休学反而可能造成更多问题。
赞同!休学在家吃喝玩乐睡觉,最后更难以接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行为。
这是一方面,还有很多其他因素需要考虑,一定要对个人做完整的个案概念化之后才可以科学决策。这个家长不懂,学校的心理老师大多也做不清楚,需要有经验的心理专家诊断之后来判断。可以要避坑”精分流派的不能做,系统家庭治疗流派的也不行,积极心理学流派的也不行。不同流派有不同的个案概念化方式,这个就把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搞蒙了。
我补充一个视角。心理学流派应该更关注后端的治疗,但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前端的问题。就是学生遭受了太多的压力、挫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关爱、自主空间,这些状况是很容易治病的。这就像一个医生,病人缺少某些营养素,不补充营养素,再好的药也治标不治本。
预防重于治疗,治未病。
学校不是没有心理课,问题是教授了错误的知识。预防没有起到作用,心理老师的培训也不合格。
一针见血指出关键,孩子们7:30到校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6:00放学回家,还要写作业。加拿大的小学生们是9:30到校,下午3:00放学没有家庭作业。
戴老师是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解读的。我的理解是,这可能不是心理课能解决的,是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态度,教学方式等等因素造成的。他们缺的不是知识,是关爱、尊重、空间。我以前没了解,现在了解越多越觉得太惊人了。
知识和现实总是有那么点儿南辕北辙的气息……
今天晚上,我儿子就因为听写错误有点多,被罚要抄20遍。之前数学错误,被罚语文书抄好多遍。而且这不是个案,很多中小学老师做着类似的事情。我时常会觉得,我如果还在学校,我也会得病。
唉,我只能默默地一声叹息!
尊重科学专业是基础,否则任何努力都徒劳无功。这是不尊重教育科学 不尊重学习科学 也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是!估计唯一可取之处就是“有效”,奇葩的是“数学错误,罚抄语文”。孩子的老师认为有效,因为这办法利于管理“上面放个屁,下面跑断气……
是的,但遇到具体的问题,就需要方法来应对了。这种不科学,很随意,光追求量不追求质的做法,大面积存在。。。
这连正确的卷都不算,无效的。
戴老师如果深入看下教育中的卷,绝大部分其实都是瞎卷,无效的卷。
是的 这就是教育的阶层开始分化,非常可怕!
我之前看到一个家长,对这种不合适是处罚对应是自己帮孩子抄写。当时看到后挺感慨的。自己确实没有其他家长做的好
我上一次就帮他抄了。这一次,换了个方法,我帮他听写了,只要他掌握了,我给他签字。明天老师问了再沟通~
不仅无效,还有毒有害。很多的孩子心理问题都是这么产生的。试想一下,老师让孩子抄,孩子不想抄。如果父母再加入施压,几次之后,孩子心理就会有问题。又或者,考试成绩不好,老师当着全班的面讽刺几次,批评几次,心理问题也就出来了。回到家,不会得到安慰,还可能会因为作业不会做,考试考不好,还要被批评,被指责,被大吼大叫。这不出心理问题,真的很难。。。
不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即使学校个别老师甚至大多老师甚至整个体系都有问题,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如何看待,这就是心理学可以做工作的地方。
是的,这是概率问题,总体概率肯定会高很多。
(为什么不与老师正面刚?)
和个人的性格,和出现的频率有关,以及考虑到不确定的后果,上次就帮忙抄了。这次还是拒绝了!
你选择回避,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你是在给孩子做示范榜样!
哈哈,这不是回避,是一种策略的选择,不是非黑即白的,这次就拒绝了。就是和孩子沟通后的决定。 但你深入想想,能和老师刚的有多少,能拒绝的又有多少,大部分都是被动的。
咱们现在教育体制就是这样,老师压力也很大。我去学校听课,对老师的教育方式真的不太认可。但了解下学校、环境对老师的要求,还有薪资待遇和投入时间,老师有很多不容易和不得已。有不同私下和老师沟通,也是一种办法。
这是借口不作为,爱岗敬业误人子弟。
老师的行为让家长纵容!有了第一次就不愁了……
还不够,家长要懂心理学才可以更好应对。我不这样想。我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多,比较佛系。所以会佩服更投入更付出的家长。
从批判角度来说,可以这么批判。但从本质上来说,确实不是批判就可以的,这是非常复杂的系统问题。一个老师有问题,那是老师品德有问题。千万个老师有问题,那就是人员选拔、管理机制等等系统方面的问题了。我以前投入也很少的,今年开始投入,发现和以前我的认知完全不同。刚好孩子年龄也大了,想着需要关注了,刚好业务也转型了,多种因素导致
确实是的,老师的这种做法,我有做过。这些重复性的,无意义的东西,让孩子搞到11-12点不能睡,确实很不妥。
我弱弱地问一声:明知道核心根源在那里,没有力量第一个人冲上去劈一刀捅破窗户纸。耗竭的最终是自己和孩子,为什么不心疼呢?
个人认为 不冲上去捅破窗户纸不见得是没有力量,毕竟冲上去未必能解决问题好奇发现了哪些不同呢?可以分享下吗?
冒昧地说,这里会有很多你认为正确的假设[愉快]
第一,你怎么知道我不心疼?不心疼,不会和孩子沟通,不会帮他解决问题。
第二,知道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是两回事。冲上去,不一定解决问题,或者说,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要解决。包括和老师的冲突,后续老师可能会差异化对待,给孩子的心理问题等等。
第三,说回来,要解决也不一定要冲上去,也可以通过好好沟通。我昨天另一个方案是写一封信,和老师沟通下自己的想法,老师方法带来的问题等等。先沟通,沟通不好再冲,也比直接冲要好。
第三,父母给孩子做的榜样,不一定就是一有不公,就冲上去,就强力对抗。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就是有各种各样不合理的现象,适度接纳也是一种示范。事实上,真实生活也是这样。与此同时,有问题,用理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示范。这样的示范,让孩子能理性看待社会问题,能理性地解决问题,我不认为比冲上去差。
[强][强][强]我的冲上去就是你与老师面对解决问题!你做得很好!第一次就这样做更好[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你可以成为挡在“偏识教育”前面一堵墙[强][强][强][强][强][强]。
还真的挺多的,我觉得最主要的当面,是现在的教育方式是病态的,或者说很容易让孩子得心理疾病。
不单是学校这种体制,是家庭、学校、社会整体构成的一个系统,完全是病态的。如果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以及爱德华德西提出自我决定论中的需求来看,人的各种需求都是得不到满足的。人有爱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人有自主的需求,成就的需求。但当前的系统下,这些需求,全面缺失。换个说法,人完全不被视为一个人。教育不是培养人为目的,而是把人当成了获取高分、获得文凭的工具。在这过程中,人的需求、情绪、想法,被全面压制。这样系统培养出的人,没有心理问题,也不是我们希望孩子成为的人。
在具体的情境中,人的表现会不同。你的说法是对的,但可能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到100分。
赞同!因为你的身份角色,我投射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上次与绵阳报社编辑聊天时我也犯了相同的错误。冬至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