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找与心灵一起呼吸的教育(2012年8月30)

寻找与心灵一起呼吸的教育(2012年8月30)

作者: 跛足游魚 | 来源:发表于2016-03-31 16:06 被阅读68次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jpg

    智能手机使用者都知道,功能一丰富,手机待机时间就很短,一天不到黑,就需要充电了。同样,教育从业者,面对的人事越琐碎,当保姆、救火员、心理辅导员、护士、纠纷调解员等各种身份和工作内容必须兼重时,就仿佛开启了手机界面上的多款软件,职业热情也就如电量般消耗得越快。

    工作三年还是五年之后,就容易遭遇职业倦怠。如果真的是以爱为信仰出发去工作的,去拥抱幸福感的,绝少吐槽,没有怨气,不发脾气,没有讥讽,不曾戏谑,不愿反唇相讥,除了世界上极少数的萤火虫般的自足自亮者——像德国人卢安克先生那样的人——以外,那么,估计就是理想中的永动机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充电,补充灵魂深处的能量了。

    一本忠实记录普通教师独立思考的作品集——《寻找有意义的教育》,就是一本极具灵魂复原意义的书。

    一.要有思想:用自由的灵魂审视自我

    很早就想买这本书,在京东上一看到,就买下来了。即使里面的文章有二分之一在他的天涯博客和杂志《读写月报 新教育》上看到过。
    认识这颗拥有并坚持独立思考的心灵,起源于他的朋友,郭初阳,当时郭初阳已经很有名了,当然他的业界名气主要来自上课获奖。中学语文老师,也许不少人买过或者读过郭初阳的课堂实录和思考《演说抵抗沉默》。对他的课堂容量和掌控性,众说纷纭的时候,很多人暗地里已经不得不钦佩他个人在学业上和文学理论上的积淀。
    而我所知道的蔡朝阳的名气,则来自于对“那一代”的批判。我读这篇对技术主义和权威主义深入剖析的文字时,为之赞叹不已!一个从容而淋漓尽致地说出了真话的真诚的声音!

    郭的博客名为“高卢韦之思”,而蔡朝阳的天涯博客名是“黑暗时代,读书写字”,把他们的成名和博客的名字相提并论,就可以发现,这是两个拥有独立思考的自由的灵魂。同时,他们又是杭州师范大学的同学、好友。
    郭初阳评价一个城市如此说:“我喜欢一个城市的程度,与这个城市里面好书店的个数成正比。”郭初阳从来不把新华书店当作好书店。这一点,现在很多人都有共识了。我所能读到的郭初阳内心稳健,课堂锐气,自足自丰。而在蔡朝阳的这本书里,你仿佛进入后台,看到他把自己的学习之路、教学心路作了深入的剖析。

    只有充满勇气和真正的诚挚之意的人,才能毫不吝啬地展示内心思想辗转的过程。
    从一个古典诗歌痴迷者,一个文学青年,转而涉猎经济、哲学等,进入公民启蒙,徐徐打开自我内心更加宽广的世界。这是一个特别艰难而充满困顿的过程。当这行业中,有的人以《读者》消闲,用几篇论文打开职业晋级之门时,他不但阅读,自我启蒙,而且无数次坦诚:

    “我不能爱置身其中的教育。”

    他鲁迅式地剖析自我:

    “在这个体制下若还有人能信誓旦旦地说热爱教育,我想仅仅可能出于两点。一是他说谎。二是他没有说谎,但是他从来不知道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创造的自由。凡是有一个奴隶在,这个制度就不能叫做自由制度;但凡你不知道自己的自由被算还,你便不是现代公民。”

    其实,这个时候的他,认识还是有局限的。自由不是创造的,也不是争取来的,它是天赋的权利。教育成了流水线,学生成了零件,暑假成了第三学期。
    不是没有人知道正常是什么样子,但是很少有人会如此深入而真切地写出这些真话来。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本书就有教育界的巴金《忏悔录》和瞿秋白《多余的话》的意义。

    而且,他并不终止于责悔深思。
    他给学生开书单,设电影课,很多人也做过类似的。但是他的目的绝不是看书,他首先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一个连自己也不能说服的状态,他不愿意对学生说出更多的虚空的话。这是他最可爱最真实的地方。

    当然,也不仅仅是看电影,比如看《死亡诗社》,我想,他内心渴盼的,也许是做基廷先生那样的老师,一个引领学生寻找自我,寻回独立人格的船长。
    他说2010年最好的教育电影是印度片《三傻大闹好莱坞》,他说:

    “教育拓展人的自由,使人获得突破窠臼与成规的勇气,叫人能够有力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我看这个影片的时候也感到很有戏谑的意味,但是影片的旋律终归是乐观的,诚如后来,蔡老师所为。就像他先思考“教师何为”,思考与行动中,他相信可以有所为。
    我认为,他所做的,其实比他以为的要深远的多。他做一件事,比如,在课堂上看电影,有人知道了,说:

    我也这样想过啊!

    我也放过一次的。

    也想这样做但还犹豫的认同者,已经做过一次的人,获得了马上去做、去做第二次的不同程度的安全感。

    二.要有行动:用赤诚的父心实践可能

    每一次读一本由衷喜欢,气味相投的教育类书籍,就好比做一次伸展运动,可以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更柔软地弯下腰。
    如果读一本教育类书籍,收获的是课堂上的技巧,是收获,还仅是技术层面。如果觉得对自己教育自己的孩子,很有启发,那么已经有了进一步实践的可能。

    曾听同事深情地展望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

    希望从现在开始做得越来越好,我的孩子能读到它的时候,是一个很丰富很有意义的课本了。

    也就是说,如果这本教材,要经由自己、要面向包括自己孩子在内,表达自己的教育想法,以此建构自己的教育理想,那么必然考虑它的可操作性、可能性、合适的形式和最大的意义,就不会当作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

    蔡朝阳令我动容的地方,不仅仅是前面提到的他关于做一名教师的独立思想,也不仅仅是他在自己的学校通过参政去施展自己的思想,还不仅仅是他给学生开的各种版本的书单,画出自己所在的绍兴各种书店的地图,和朋友们一起营造文化绍兴,最令我动容的,是他从自己的孩子身上也在认真做的育儿事业。
    一个老师,如果连自己孩子的身心都交给(指望)别人养育的,我从来不会发自内心地相信他的所谓教育理念和效果。

    李镇西来做演讲的时候,谈及教师事业的幸福含义时,有同事说:我的教育理想,就是我希望我孩子的老师怎么对我孩子,那么我就要这样去对我的学生。
    我以为,他表达的就是一种教育理想。
    蔡朝阳就是这么做的。

    他对儿子菜虫的做法,也许你初读到会摇头,一个不打,只“宠溺”的父亲。
    你没看错。他的宠溺是呵护童心,他实践的就是龙应台提起过的“孩子你慢慢来”,他是一种从容的“hold”住。他在孩子成长的现场,正是清楚了进入小学后开始的充满作业奴役心灵蒙昧的漫长“刑期”,所以他爱孩子的每一个当下。当菜虫还在肚子里时,他给孩子读儿童文学经典《小王子》、《夏洛的网》,给孩子唱歌。当菜虫在幼儿园只穿一只鞋子的时候,他理解这是模仿金凯瑞故事书中单脚的小虫子。

    我想,蔡朝阳,肯定比我更加有意识地担心孩子越长大,想象的自由越丧失。我喜欢看任何父母描述孩子想象力的点滴故事。他描述儿子菜虫在台风天叫他飞上去摘一朵云。他说爸爸没翅膀,儿子教他:你只要张开双手,说声飞就变成翅膀飞走了。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孩子四周岁多,有很相似的情境浮现与书中呼应,比如“飞走”,我的儿子某个晚上自己上楼,对我们说:“我飞走了,再见,地面。”
    从蔡朝阳这里,我坚定了不再用肉刑(“决定”到“做到”,肯定还有一段不短的令人羞赧的路)。

    当孩子步入幼儿园的时候,蔡朝阳有各种忧虑。这种赤诚的父亲之心,在丰子恺先生的《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中,我深深地体悟到。在蔡朝阳身上,我又一次想起丰子恺先生这篇常常令我动容和感慨的文章。

    三.要有光亮:用清醒的勤勉影响旁人

    福柯很早就说过:“学校其实和工厂、公司、兵营、机关、医院、Prison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是规驯人的机构。”也许没有福柯说得那么彻底,但是里面的荒诞性的感受和思考,很多人都有过。

    教书从前,只是蔡老师的稻粱之谋。阅读,写作,思考,一直是他的生活方式。一开始他乐在文青身份中,后来,他勤勉于自身视野的拓展,现在,他把二者相容,他看到了二者相容的可能性,在具体的工作、生活、教育作为、文化梳理上,他越来越看到自己内心通达的理性之光。

    我以为,正是他的赤诚的父亲之心,让他在教育忧思与教育行为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和不断修良的可能。正是这种通达的理性和行动的温暖,给了他不断影响周边人的可能。
    我提到也尝试宠溺自己正读幼儿园的孩子,愿意努力尊重他,包容他,理解他,而不是用简单的打骂恐吓威胁,蔡朝阳先生在微博上回复了我:

    谢谢你们,看到你们有共鸣,我很欢喜。做父母是一辈子的任务,一辈子都要好好学习。 (2012年8月26日 17:01)

    决定不再采用言语威胁的冷暴力之后(至少对学生,事实上肯定还有),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面目可憎。
    这个假期,有家长或学生问我各种琐碎的事情,我觉得自己说话温和了很多,有一种错觉,仿佛回到了刚工作前三年明亮的眼睛、热情的肺腑、轩敞的心怀的状态。

    的确,要先有赤诚的父母之爱,才会有内心的光亮,然后才会有宗教般纯洁包容持久的爱的教育,去珍视每个少年的惟一的成长之旅,每一种都丰富了这个世界的光彩,都给父母者无法预料的惊喜甜暧。
    行文至此,忍不住要来一个升华的结尾。其实,谁都知道,单单靠听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读一本这样清醒而本真的书,灵魂片刻的沉浸、苏醒和愉悦,就仿佛甘霖降落在板结的砂土至上,但毕竟是一丝丝的渗透。所以,需要常常读到这样至真至性情的一线的文字,才能让不断涣散的热情,慢慢清晰而凝汇,成为如同阳光、空气、水一样平常而必须的存在条件,从而诚恳而清明地,从追问“教师何为”中开始踏上“教师何不为”的漫漫行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与心灵一起呼吸的教育(2012年8月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ie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