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树下,人》里砍下来的片段。实在是神游得有些远,既然认识到这一点,还是改改坏习惯。
我不喜欢条条框框,要什么事儿都探讨个123。有些时候这些东西是用来忽悠想忽悠的人的。
本来文字这东西就是用来传播和表达主人的思想。如果是传播,也得看用途。
如果是指标类冷冰冰的还好,能理性些。
要是道理类我觉着还是躲开为妙,这东西荼毒,我不想自己被泡在未知成分的水里还毫不自知。这家伙有煽动嫌疑,往往会被感性的人性弱点牵着鼻子走。
不过,也是羞愧。我好似是忘了庙会上万分激动,缠着老弟给我照孙大圣合影的事儿了……
下次我得绕着诱惑。我发现我对有毛的东西都没有什么抵抗力,而且越大越好。唉,终于知道为什么喜欢大狗了~~
我其实也挺佩服自个儿的,因为我每次写文自己都不知道会拐到哪儿去。不过这样的野路子也挺好。
每天他们为求日更累死累活,写的东西或许有人看,也或许没人看。我很是佩服。我真心做不到。我适合放养。
有一些写作课,我觉着挺有意思。文案里讲:你们写作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问题。看读者怎么能理解?怎么能妥善吸收你的思想?怎么能跟随你的脚步读下去?有什么样的价值?是否实用?是否简洁明了?
我刚开始觉着很对,因为我之前写文从来不顾及谁要看?要能从我这里收获什么?
为这,我也很是纠结了一番。结果压力山大好多天没敢写东西。因为觉着自己有误导之嫌,还浪费别人的金子般的时间。
后来又开始写,是因为我发现没有人看我写的东西。
嗯~我长舒了一口气。
我本身写作不为出名品,不为挣钱。我为什么要把自己逼墙上呢?
有一些分享,我觉着很好,但我更想用写作去探索自己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完成自我实现的可能。
另外,我不够分量。我的沉淀不足以支撑我去分享。
这个是个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水到渠成的成长路线。未来的我或许会,或许不会。我只知道,现在的我并不想。
为什么会有诸多排斥和拖延呢?
可能不想那么功利化吧。也可能是想安安静静地同自己对话。也可能是积累的过程。
最近凉子菇凉等精英作者来了一个专题叫大咖点评团。嗯嗯,很是新鲜,这也是我所认为的简述精华所在:大家因为想要变的更好才聚集在这儿。
或许在未来不久,我也会去上写作课,我也很是期待。现在…我还是滚去看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