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年代出生的人,那个时候的学生普遍对尖端科技有着执迷的热情。倘若你是人群里能够对高科技或国家时事侃侃而谈的那个,也许大家会觉得你很不一般。这也刺激了一部人的自尊心,在此后的一生中维持着这样看起来不切实际的兴趣。在航空系统直属学校里四年专业学习电子技术应用的我也许算得上他们中的一个。曾经深入钻研理论,也进行过一年的实习,对电子技术及应用方面的了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让我在后来的日子感受到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从模拟电路到数字电路的飞跃发展,从印制电路板到集成电路的突飞猛进,是科技史上的壮举也是发展的必然。就像芯片光刻机定义半导体制程,作为必然的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与制造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中的核心关键设备,被誉为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业中“皇冠上的明珠”。而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如今毫无悬念地掌握在一骑绝尘的带动全球技术进步的领跑者——荷兰ASML(阿斯麦)公司手上。
这时读过工业企业管理的我,想知道的第一件事是,据说这家袖珍公司1984年时几乎一无所有,经过17年成长为业界老大,它依靠的是什么?是企业文化么?还是什么特殊的组织管理?还是有不同寻常的战略?
尽管阿斯麦公司的发展有着谜一样的奇怪转折,正如新近出版的《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以下简称《光刻巨人》)中所说,“ASML的发展历程就是一条笔直而平整的路,公司在登顶的路上翻越了很多陡峭的山坡。”这家隶属于飞利浦旗下的子公司,在像其母公司(也包括佳能和康尼在内)这样的巨头都举白旗认输的领域取得成功,没有一点气魄是不可能的,诚如公司1984年成立时首批员工中的一员所说,它能做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在成立之初就计划好的。
而这种计划在成立之初就已经根植于企业文化中,由此孕育了后来的一切。阿斯麦的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呢?阿斯麦的第一任首席执行官,也就是总架构师,就是在阿斯麦成立后的最初几个月内定义公司的人。在《光刻巨人》中作者称他有近乎疯狂的热情和全身心的奉献。但他在阿斯麦工作3年半后就被迫离开了。而由他播下的那粒种子——不计成本和闪电般的速度,最后固化成为现在的企业文化,即“不顾一切地成为赢者直到垄断市场”,以今天的价值观看来仍是十分具有攻击性的。
但它对企业内部来说,却有着无比积极的意义,因为对阿斯麦背后的工程师们来说,正是精益求精、反复求证的态度,才使他们达到真正的极限。读罢全书,我无比认同作者所说,阿斯麦的故事是一个非凡的故事,它从一开始确定了成功的方向,依靠合适的人、合适的知识以及巨额资金和正确的决策走向成功。还有一点需要提及,就是公司是如何做到完全依赖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