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俞敏洪:一个人开始走上坡路的6个关键词

俞敏洪:一个人开始走上坡路的6个关键词

作者: 米卡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2-06-19 22:36 被阅读0次

    杨绛说: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高要求和社会的千锤百炼。

    俞敏洪推荐实现自我成长的6个关键词,你一定要看一看。

    1.思考

    罗素说过,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

    从小到大,我们的成长大多是被父母安排的,比如从上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因为当时我们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上大学以后,独立思考能力就成了成长必备的能力。

    选什么专业、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寻找什么样的对象和职业、读什么书对自己有用,一直在思考的路上。

    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解决生活中一个接一个的难题。

    俞敏洪说:”我平时读书会有意无意写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想法。坐飞机、坐汽车,这些时间都是我读书的时间。我的勤奋是另外一种概念——思考。我经常写一些笔记、感悟。“

    书读得越多,人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涂抹的黑板一样杂乱无章,读书不思考,终不会有心得。

    看到印象深刻的地方停下来,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以及下一步行动,让书本内容作用于现实,这个知识才算真正属于你。

    就像古典老师说的:“一个人牛不牛,其实并不是看他知道多少事情,而是取决于他能应用多少知识。”

    做事之前,多思考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事情做完之后多复盘总结,才是一个人进步最快的方式。

    2.选择

    思考完了以后,我们就应该做出选择,下一步怎么走。

    俞敏洪说:“我觉得选择依据最重要的就是内心,你觉得你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俞敏洪刚上大学时,发现自己和同学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他不甘落后。

    于是拼命学习,想赶超别人。结果最后却把自己累倒了,只好休学一年。

    这场病让他开始醒悟:“进步是自己的事,跟别人比,没有任何意义。”

    后来,俞敏洪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为之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一件事之前,问问自己:这真的是你发自内心想去做的事情吗?这辈子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比如,很多人想赚钱,但问他们有钱之后想做什么,他们不能立马答上来,有的只是迷茫。

    说明他们内心并不很想赚钱,正如《认知突围》上这句让人醍醐灌顶的话:

    “你可能不是真正地很想挣钱,你只是有点想,你对金钱的渴望比不上参加派对、比不上玩游戏、比不上看综艺节目,甚至比不上睡懒觉。”

    骨子里对赚钱并没有那么渴望,很大程度上是生活所迫。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赚不到钱的原因。

    不在意他人看法,而是自己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才更容易成功。

    3.目标

    《沉思录》上说:“在生活中,被自己的劳碌而搞得疲惫不堪的人,与不务正业者没有什么差别,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恒定的目标来统率自己的每个行为。”

    诚然如此,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每天被时间追着跑,思想是漫无目的的,和路上的流浪汉差不多。

    俞敏洪说:“对我来说,我觉得人生目标一直是拉动我前行的一种力量。”

    通过好奇心归纳找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列一级二级三目标。

    通过日计划,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朝自己的目标前进,最终达成跨越不可能。

    目标之间彼此联系,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就激活下一个小目标,继续攻克它。

    这样一来,每一次完成一个小目标,都是对自己的一个正反馈。它会激活大脑的「奖赏机制」,从而使我们充满动力和热情。

    4.行动

    很多人说:“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很大原因是你只停留在“听道理”,而没有亲身去经历,去行动。

    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这个知识才真正属于你。

    正如万维钢老师那段精彩的解说:

    “考试得了高分,不叫有知识;

    茶余饭后能高谈阔论,也不叫有知识。

    只有当局势不明朗、没人告诉你该怎么办,你要是能因为有知识而敢于拿一个主意,这才算是有真知识。”

    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思考,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

    读完一本书没有实际行动,生活不会产生任何改变。

    学到“吃掉那只青蛙”时间管理法,每天就给自己制定计划并区分优先级,优先去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

    看完《复盘》这本书,立马给自己做一个复盘计划,开始每周每月复盘,比看完书没有任何行动有意义的多。

    每个都可以让你变得更好,关键是你是否去做。

    5.进取

    俞敏洪说:进取不是一次性的事情,是每天的事情,每天进步一点点,一生就是巨大的进步。

    《副业思维》的作者张丹茹提到自己学普通话的经历:

    “我在最开始讲课的时候,普通话中的广东味很浓,逻辑表达能力也不强,后来我用了一个小技巧让自己的声音表现力得到大大的改善。

    这个技巧叫作每天一分钟。这个方法特别好用。

    我曾把这个方法分享给我身边的很多学员,她们用过之后都反馈说自己的演讲能力在无形中有了很大的提升。”

    每天一分钟练习,看似不起眼,却无形中锻炼了我们的说话记忆,就会越说越好。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拖延,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任务太重太繁琐。

    这就需要我们把让你头疼的任务拆分成几个小任务,再安排明确的下一步小行动,这样就轻松多了!

    任务轻松简单,你就会全心全意,力求一气呵成地完成,效率大大提高。

    这一个个的高效率的小动作,可以一步步推进你去完成大目标,长此以往,巨大的改变自然就发生了。

    6.挑战

    俞敏洪说:我在农村时候的目标就是要考上大学,在北大的目标就是希望留在北大当老师,然后是出国,但这个目标没有成功。

    他没有就此颓废一蹶不振,而是重振旗鼓,希望从北大出来,赚点钱自费去美国留学。

    遇到一个困难就解决一个困难,从不自怨自艾。

    在双减后艰难转型的最初,俞敏洪可谓一度焦虑到失眠,甚至还在直播中几度哽咽。

    但越艰难,俞敏洪越坚持一个信念:“只要精神不垮,就还有希望”。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弹力。”

    面对各种压力,董卿笑着说:

    “每次放弃都很痛苦,但是我更热爱未知的挑战。小时候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懂,现在才明白,没有压力没有牵挂,轻飘飘地活着,将会多么痛苦!我喜欢这种压力之后的完美释放。”

    一帆风顺固然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则更令人钦佩。

    写到最后

    演说家安东尼·罗宾说:

    “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做好这六件事,每天脚踏实地,未来的每一步都是上坡路。

    -END-

    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夜读公众号:十点拾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俞敏洪:一个人开始走上坡路的6个关键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ld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