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铁站买了2本杂质,《中国国家地理》和《新周刊》。我承认我中了季琦的毒,人家看杂志,我也想看杂志。
不过确实,经典杂志的内容是由专业主编审核过、打磨过的,一本杂志的生产周期和内容密度,要比一篇自媒体文章时间长的多,可读性更强。
书籍的内容,往往一出版就可能过时;自媒体的内容,往往由于太过新鲜而显得浅薄,缺少验证。
杂志很好的弥补了两者之间的不足,既拥有书籍的经典隽永,每月一期,又保持了时效性。
精美的图片,纸张的质感,文字的排版,又提供了一种知识和信息之外的审美价值和情绪价值。
《新周刊》是我中学时代的“升维”读物,里面的内容是我写论文的“基础素材”。
拿到一个选题,我就会一头扎进学校的阅览室,看看《新周刊》里面有没有讲过相关的话题,然后借鉴缝合。
《中国国家地理》是我从小就一直想看,一直觉得这应该是我看的,但一直就没有沉下心看进去的一本杂志。
每每在书店翻阅,都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买回家细品。但翻翻里面的内容,又觉得内容过于深奥,暂时不看吧。
但这颗种子一直种在了心里,可能是因为过去年龄轻,消化不了那么广博深邃的内容吧,怕品不出好来。
今日重拾旧缘,荣幸至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