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但凡听过或看过《正面管教》的人一定对“和善而坚定”这个词都很熟悉,甚至不知道正面管教也知道“和善而坚定”,如果你对科学育儿感兴趣的话。
呼吸之于生命,生死相关;
和善还是坚定,不是什么性命攸关的事情,但却能决定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成败。这一类比既让你理解和善坚定的重要性,又让你看到两者的关联性。
只吸气而不吐气?只呼出而不吸入?生命安在?若把和善与坚定看成了两个非此即彼的词,必不能领会正面管教的真义,这也正是很多家长在行动中或理念上容易陷入的误区。
为什么家长会或偏向和善或偏向坚定呢?
书中“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一章对此有深层次的解释,也让我意识到真正认识自己方能进行有效的正面管教。
孩子有错误目的行为(如以捣乱寻求关注),成人又何尝不是?这是大人的“生活态度取向”(lifestyle priorities)。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目的,成人也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
看到这里我有一种警醒的感觉,也许我犯了和孩子一样的错误,但我的眼光只盯着他;也许我被某种潜在的力量控制着,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这个力量从何而来?
书中给出了解释:我们从孩提时代开始就积累着大量潜意识的决定,这些决定共同形成了“生活态度取向”(以色列心理学家尼拉·凯弗提出的理论)。简·尼尔森说了解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对自己养育风格的影响、对孩子选择生活态度取向的影响十分重要!我很好奇我的生活态度取向是什么呢?控制我的潜在力量是哪一种?
了解生活态度取向的四种类型后(安逸、控制、取悦和力争优秀型),我清晰看到了这种力量:想要安逸的生活、避免痛苦和压力的潜意识决定着我的行为。
这听起来没什么不对,但实际上它不但可能导致我对孩子过于宽容、孩子可能对安逸更感兴趣,而且自己的效率也越来越低,失去耐心,缺乏自我成长,最终面临更大的麻烦和压力,无法安逸。正如作者所说:每一种取向促成的行为往往造成与初衷相反的结果。
回望自己的人生,在30岁之前确实如此,没有任何成长和对生活的思考,像机器一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依赖丈夫,越来越害怕冲突……后来因为有了孩子和一些生活的变故让我有一种釜底抽薪之感,之前追求安逸、避免痛苦和压力的行为此刻反而让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正是生活的痛击才让我不得不成长。
回到和善而坚定的问题,显然安逸型易于和善过度,取悦型也是如此,而控制型和力争优秀型则易于过度坚定。
在理解生活态度取向时有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每种取向各有利弊,没有绝对的优劣。
第二,我们了解自己的取向,看到它如何影响自己的行为,不是为了套上框框,正是为了克服缺陷而打破束缚,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
第三,每个人的生活态度取向并不是单一的,我们通常会形成基本生活态度取向和次级生活态度取向,前者决定当你感到不安全时的行为,而后者是决定你在有安全感时所采取的通常行为。
也就是说在生活平静时,我会有其他取向,但是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持基本生活态度取向,比如,我力争优秀、取悦、控制的终极目的也许都是为了更安逸。
当我们对自己认识越来越多,学着把缺点变成优点,我们就成长了,这种成长会让自己感到欣喜,让孩子收益。
谨记作者的鼓励:“了解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以及它对我们和孩子的关系的影响,能够帮助我们通过时间和耐心成为最好的父母和最优秀的人——我们能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