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兴衰两千年》:2000年的沧桑,谁在历史里神伤

《兴衰两千年》:2000年的沧桑,谁在历史里神伤

作者: 美丽心晴书影 | 来源:发表于2020-12-14 23:27 被阅读0次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如今我年岁渐长,愈觉有理。

年轻时我沉溺于幻想和浪漫主义,读了不少武侠、言情小说,后来才知道,那些只是成人的童话而已,要获得真正的成长,还是得读史。那些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大事小情,那些前人用一生写就的生命之书,穿过岁月的长河,依然能像明镜一样,照进我们的理想和现实。

《兴衰两千年》这本新书,从大秦帝国的统一,到大清王朝的消亡,写尽了中国2000年历史的沧桑。它是汲取过去经验的教科书,也是追寻未来发展的金钥匙。

作者是吕思勉、张荫麟、孟森、鲁迅、梁启超等5位大师。通过他们的视角,解读历史秩序的传承与变迁、英雄人物的豪气与悲歌,让人时而斗志昂扬,时而热泪盈眶,叹往昔之多艰,思今朝之奋发。

01 容天下难容之事‍

大秦的崛起,吕不韦功不可没。

秦国的太子安国君,有一个庶出的儿子叫子楚,被作为人质押在赵国。子楚的母亲得不到宠爱,他在赵国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时,有位韩国的大商人吕不韦,看到子楚,大喜过望,认为“奇货可居”。他对子楚说,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开始不相信,但经吕不韦一提点,他就明白了。

原来,安国君最爱的华阳夫人不能生育,如果子楚傍上她,则前途无量。

吕不韦拿出钱财,一边让子楚广交朋友,赢得美名;一边亲自到秦国,上下活动。

不久后,华阳夫人就经常听到别人称赞子楚的贤能,妹妹也过来对她说,你现在倒是得意,但年老色衰时能靠谁?为什么不提拔子楚?将来他会如同儿子一样感恩戴德的。

华阳夫人深以为然,子楚时来运转,成了正式的王太孙。吕不韦成了他师傅。

两人庆贺时,不韦的爱姬出来敬酒,子楚对她一见钟情。吕不韦为了将来的利益,虽气愤,也允了。

赵姬跟子楚一年后,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

嬴政13岁即位。吕不韦荣登相国之位,食邑十万户,养客三千。

吕不韦从一位普通的商人,到权倾朝野的秦相国,有句话用在他身上合适,“宰相肚里能撑船”。竭尽全力扶持的人,看上了自己的爱姬,一般人早不干了。吕不韦为了自己的大目标,能容下此事——这等胸怀和气度,还有什么能挡住他?

02 真知来源于多思‍

经过了秦皇汉武的辉煌,来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许多人对三国里曹操的印象,来源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在书中有 “拥刘反曹”的倾向,导致曹操的风评不好。

对此,鲁迅先生说,“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诊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确实,“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要有批判性思维,多思考。

曹操在董卓之后专权,为了防止叛乱,立法很严。他说:“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

此外,曹操还提倡“通脱”,就是随便的意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不过,“建安七子”的孔融就太随便了,老是讥讽曹操。比如曹操要禁酒,说酒可以亡国。孔融反对说,也有女人亡国的,怎么不禁止婚姻呢?

其实,从曹操的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可以看出,他也是喝酒的,那为什么又要禁呢?因为曹操是办事的人,不得不这样做。孔融是旁观者,可以说些自由话。

因为孔融老是跟曹操唱反调,曹操后来找了个借口把他SA了。孔融口无遮拦,导致大祸临头。

如此看来,不管是评价一个人,还是对别人说的话,都要三思而行。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独立思考,深入思考,才能不断成长。

03 人贵有自知之明‍

1644年,李自成攻进京城,明朝276年的历史也走到了尽头。四面楚歌的崇祯帝站在煤上,既心痛陷入战火的百姓,又觉得无脸见列祖列宗,于是在衣服上写下遗言,叫李自成不要伤及无辜。遗言中有一句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

对此,金庸有不同的见解,“他拥有绝对的权力,却将中兴之臣、治国平天下之臣杀的杀、罢的罢,将一批亡国之臣走马灯般换来换去,那便构成了亡国之君的条件。”

不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崇祯帝自己身在迷局,是看不清整体的。他虽是皇帝,也是普通人,也有人性的弱点,想听好听的,怀疑可疑的。

崇祯帝没有主见,自作聪明,委任50宰相,冤SA边将袁崇焕……17年来,他为挽救大明王朝,殚精竭虑,夙兴夜寐。他有扶大厦之将倾的心,却没有这个能力。当然,他不这么认为,觉得责任都在群臣身上。

所以有句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有可能终其一生,我们都无法认清自己。

04 结语

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时代,不是生来如此,都有其过去的背景。只有知道了过去,才能更加明白现在和未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史,就是从以往的事实中,找到对人、事、社会发展本质的合理解释,指导我们现在的为人处事,并能推测未来发展的趋势。有此益处,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章

  • 《兴衰两千年》:2000年的沧桑,谁在历史里神伤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如今我年岁渐长,愈觉有理。 年轻时我沉溺于幻想和浪漫主义,读了不少武侠、言情小...

  • 无关悲喜

    谁在 红尘的起点中伫立 谁在 沧桑的变幻里哭泣 谁又在 时间的尽头的叹息 眼中,无尽忧伤 伤佛,穿透千年 午夜的泪...

  • 洛浦秋风起,回眸望洛阳

    微雨薄阴,金风送爽,回眸千年。卢舍那大佛静坐伊洛河畔,深情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兴衰成败。 文峰塔始建于宋代,明未...

  • 五部提升自我必看的纪录片

    1.《河西走廊》 从公元前141年到2000年,三千年丝绸之路的兴衰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化。该片大气磅礴,充满着...

  • 那些年,这些事(三) 老土楼的时光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历史近千年的方型土楼度过的,故乡人习惯称之为“新楼”!这个称呼应该是伴随着老土楼兴衰沧桑风雨岁月近...

  • 简介《兴衰两千年》

    《兴衰两千年》告诉我们,在当今的时代,只有深入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才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 六、山川岁月

    百岁的情怀,淹没山河之叹, 千年的兴衰,幽然人间细语, 亘古的山川,见证沧桑轮回。 多少兴亡隐然于山川河流...

  • 历史

    历史 是最好的教科书 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透过 五千年历史风雨 多少成功和失败 朝代更替与兴衰 以史为鉴可以 了解昨...

  • 2020-07-14

    三月的雨总是凄婉动人的,这样的季节里,是谁在异乡里孤独地守望?是谁在阁楼的窗台前掩面神伤?又是谁在那烟雨朦胧的画卷...

  • 诗║陌生人

    是谁在朝霞满天的黎明念念不忘是谁在寂寞无助的长夜黯然神伤是谁对渐渐远去的背影朝思暮想是谁在不经意的回眸里故作坚强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兴衰两千年》:2000年的沧桑,谁在历史里神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qi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