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大词人,真正的文武双全。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属于是文人中武力值最强,武人中最会写诗的那种。最有名的是他率50名骑兵夜袭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然而,辛弃疾却给自己孩子取名叫“铁柱”,就产生了反差感,让人觉得这不是出自大文豪之手。
我们常说:人如其名!名字,是我们每个人的符号和标记,父母给孩子取名,大都是绞尽脑汁,引经据典翻阅典籍,就是希望取个好听的名字,希望孩子在“名字”就能赢在起跑线上。
辛弃疾给儿子取名辛铁柱,这不是后人乱编,有他的诗为证:
《清平乐·为儿铁柱作》
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
试引鹓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
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
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这首诗的意思非常好懂,就是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完毕,祈求福禄都来。在花树下引过鹓鶵(yuān
chú),从此平平安安无惊无忧,会越长越聪明,兄妹之间也会相亲相爱。今后我家铁柱,无灾无难长大成才,成为朝廷栋梁。
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辛弃疾这首词创作于什么时间,没有任何的记载,从字面上来看的话,大概是写于闲居期间。儿子刚降生,作为父亲的辛弃疾感动不已,民间有取“贱名”,孩子好养活的说法,于是给儿子特意取名铁柱。
古代人认为“贱名”可以避免被不怀好意的人伤害,因为古代人认为,名字蕴含着一个人的灵魂,所以有人如果要害你的话,就会利用你的名字。如果取一个“贱名”的话,就不会引人注意,从而保护了自己孩子。
这首词完全体现了辛弃疾的舐犊情深,铁汉柔情。辛弃疾就是希望自己的这个孩子平安健康的长大,所以作为父亲,即使文化水平再高也不能免俗。
这首词里的最后一句:“无灾无难公卿”引用的是另一位同样深爱孩子的父亲作品。
这位父亲就是另一位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苏东坡。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充团练副使的闲散官,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于元丰六年(1083年)九月二十七日,产下一子,苏轼在为儿子“洗三”之际写下《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的这个儿子降生之时,正是他人生遭逢大难,处于低谷时期,苏轼不希望儿子再经历自己这样的坎坷人生,宁愿他愚笨迟钝些,人生没有灾难,没有祸患的官至公卿。苏轼给这个孩子取名为“遁”,有隐退之意,就是希望儿子别学自己这样锋芒毕露,要懂得君子适时而退的智慧,饱含对儿子的爱意。
辛弃疾无疑是非常爱孩子的一位父亲。
孩子们要考试时,他会写诗嘱咐说:“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闻科诏勉诸子》)。
还有我们都学过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充满着他晚年在乡间携妻带子、耕读传家的天伦之乐。有人说辛弃疾是不是就这三个儿子,其实辛弃疾一生儿女众多,还有六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没提。
辛弃疾和所有父亲一样,爱之深责之切,面对儿子想“啃老”犯错时,也会开骂。
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辛弃疾已经56岁了,多年被朝廷冷遇,使他那颗拳拳报国之心备受打击,曾经的热血渐渐变凉,厌恶了官宦生涯,准备辞官归乡。
谁知他的一个儿子站出来表示反对老爹退休,对辛弃疾说道:爹你当官这些年,官位不高,工资也低,发的钱都给花了,根本没剩多少呀。远不够置办田产的,你退休岂不是要让咱们一大家子喝西北风?
听完这话后辛弃疾大怒道:逆子,你这是在嫌你爹没给你挣够败家钱吗?
辛弃疾骂了儿子一顿后,还觉得不过瘾,拿起笔来蘸满墨,挥毫而就一首骂子诗《最高楼·吾衰矣》: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
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
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
更作个亭儿名“亦好”,
闲饮酒,醉吟诗。
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
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通过这首诗,给儿子讲述了他退休的道理。他问儿子:一张嘴吃饭,需要几个勺子?能吃饱就不错了。富贵中有危机,人若想踏踏实实过一辈子,还是要以清贫节俭为务。报国不成,就不为斗米俸禄折腰,不恋栈权位,追求虚无飘渺的富贵,及时归隐、远离官场,在田园间照样生活。
史书上没有记载儿子被骂后的反应,但辛弃疾骂完儿子之后,依然置了田产,把管家的责任丢给儿子,让儿子去缴纳赋税,自己“管竹管山管水”,当个逍遥散人。此事有《西江月》一诗为证: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在此心疼辛弃疾的儿子一秒,固然家里不用喝西北风了,但他爹的那首《最高楼》将他“啃老”的形象固定了下来,风评被害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