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游览蜀汉先主庙时,写过一首《蜀先主庙》,以此表达对刘备的赞美,而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更是尊蜀汉的刘备是正统。由此可见,在他们看来刘备是个了不起的英雄,然而很多人在谈及刘备时总是评价不高,这就让我们有了一个疑问:这位经常以皇室后裔自居的刘皇叔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汉室衰微
按照小说中的情节,刘备就好像一个不断跳槽的员工,往来于各位老板的旗下,这就让很多人对他印象不佳。而史书上对于他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和刘表的记载,似乎更加证明了刘备并不是个英雄。可如果当真如此,他又如何请得出卧龙前来辅佐,并最终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呢?
提及刘备的发迹,就不得不说说东汉末年的乱世,用《隆中对》中的话说,就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意思就是国家出了问题,大权落入奸臣之手,皇帝说话没人听,成了傀儡。很明显,曾经无比强大的汉王朝已经离覆灭不远了,而这个乱世的到来则和汉代的制度有很大关系。
汉高祖刘邦在一统天下后,吸取秦亡教训认为分封诸侯王可以拱卫京师,但没想到的是,诸侯王反而成了威胁国家的不安定因素。汉景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和后来的淮南王叛乱,让中央政府疲于应对,直到汉武帝时才以“推恩令”和武力镇压的手段解决了这个威胁。可是摁下葫芦起了瓢,权臣架空皇帝的事情又出现了,而这一次老谋深算的王莽直接灭亡了西汉王朝,如果不是光武帝刘秀重新夺回政权,恐怕大汉的国运早就到头了。然而奇怪的是,东汉的皇帝很多都是年幼继位,朝政往往被外戚把持,而长大的皇帝又总是依靠宦官夺回权力。这就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力总是在外戚和宦官中交替轮转,而地方上的州牧也逐渐成了土皇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屋漏偏逢连夜雨,遭受到自然灾害无法存活的老百姓终于还是造了反。这就是东汉末年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而为了镇压起义,各地的州牧趁机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刘备就是在平定黄巾起义的战争中登上历史舞台的,当然他并不是平叛的大功臣,战功也有限,只得到了安喜县卫的官职。
当时的皇帝是汉灵帝,他和汉桓帝统治时期就是汉代最黑暗的时代,而灵帝驾崩后,以大将军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势力为消灭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势力,引西凉军阀董卓进京。结果是,何进被宦官设计杀死,何进的部下董卓消灭了宦官,但结果却是董卓控制了皇帝,进而控制了中央政府,这下东汉王朝基本上算是名存实亡了。当然董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意图篡位的他,竟然连皇帝都敢换掉,这才引起了各地州牧讨打董卓的战争。这段故事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可算是高潮迭起,“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热闹回目大家估计都是耳熟能详了,可惜这些事很多都是罗贯中编的。直到此时,刘备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只能依靠“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的名号,依附别人等待时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