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想依靠别人的愿望和不能依靠别人的角色构成了一种矛盾和冲突。为了解决这种冲突,她的潜意识中产生了一个特别的想法:“不是我不想依靠,而是我的伴侣根本没法依靠!”于是,嫌弃伴侣成为这种心理冲突的解决方案。
感想:对外界的厌烦,很可能不是外界因素的原因,而是自己内在冲突所引起的,我们要适时的向内看,找到自己的冲突点,与自己和解,然后才能和这个世界和解。
笔记:改变的本质,就是制造新经验,用新的经验去替代旧的经验。
感想:除掉土壤上杂草最好的办法,不是把杂草连根拔起,而是种上庄稼,所以想要改正一个坏习惯,就要有一个好习惯去代替。
笔记:成年子女离开家,组建自己的小家庭,这不是问题;子女对父母过于忠诚,以至于离不开家,这才是问题。
感想:如果子女对家里太过于忠诚,以至于离不开原生家庭,那么再出现矛盾的时候,这两个人就不再是一对恋人,而变成各自原生家庭的谈判代表。
而不只是恋人,结了婚的夫妻也是如此,容易不自觉地维护原生家庭的利益,夫妻双方成为各自原生家庭的代表。一旦他们以这样的身份相处,就很容易导致关系的空心化。
这种关系空心化,会让双方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外人。
而这种“外人”的感觉,就是两个人的小家庭共同体被破坏的感觉。
笔记:毕竟家庭的发展有一个特别的线索:忠诚的转移。我们慢慢从忠诚于父母,进化到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再到忠诚于我们的配偶和子女。
感想:这里所谓的忠诚,是指当我们考虑利益时,是以什么为最小单位,是我们这个家的最大利益化,还是只是自己的最大利益化,或者是我和我恋人的最大利益化?
忠诚的转移,并不是一下子就过去了,这中间有很大的重叠区,所以很多时候会出现艰难的选择。
笔记:合理的结构应该是夫妻站在一起,并且与各自的原生家庭有一个适当的边界。
感想:从感情上来说,夫妻对伴侣的感情,应当比对原生家庭更为亲密。
所以夫妻应该站在一起,然后要对双方的原生家庭形成边界。
虽然说三个家庭组合在一起是一个大家庭,但本质上是还是三个小家庭,都要有自己生活。
但问题在于,这个边界到底是如何?这点需要把控好。
笔记:夫妻之间是靠情感联结在一起的,讲情不讲理;婆婆和媳妇之间,反而是讲理不讲情。婆婆和媳妇要靠尊重和规则来维持彼此的关系,即使互相都不那么喜欢对方,为了这个家和共同爱的人,也需要保持一份表面上的尊重。可是,保持表面的尊重并不容易,背后有更深层的心理原因。
感想:媳妇要喜欢婆婆,很多时候都是老公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很多时候媳妇并不喜欢婆婆,她也没有理由和义务去喜欢。
所以双方就不能去讲感情,而是需要靠尊重和规则来维持。
而这里规则就是这个小家庭的女主人是媳妇,不是婆婆,作为老公必须表明这个态度。
而婆婆认可这个规则就是最大的尊重。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