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光
1941年的黄梅插秧季节,国民党顽固派“忠义救国军”进攻抗日根据地沙家浜,在一个叫“八字桥”的地方,遭到军民的有力反击而惨败。
其中有一股残敌逃到胡家浜,看到这里到处是小弄堂,不知走哪一条弄堂为好,一时迷失了方向。就在这时,住在村口的胡三婆家的一只老母鸡窜到了围墙之外,胡三婆急忙去赶,正遇上这批残兵败将,躲闪不及,被他们叫住:”喂!老太婆,横泾往哪里走?”
听这口气,胡三婆心里就明白了几分,“不是国民党败兵,就是土匪部队。”胡三婆若无其事地赶她的老母鸡:“嘘!嘘!嘘!”
几个老兵窜上去把胡三婆拦住:“你这个老不死的,人家问你话,到横泾镇走这条路通不通。”原来横泾镇是他们逃命的必经之路。这里有一南一北两条弄堂,北面一条可通横泾镇,而南面一条是死弄堂。胡三婆看到这批败兵的狼狈相,真是又气又恨,她不动声色,沉着机智地把手向南一指说:“那条可通!”败兵们往西望去,横泾镇隐约可见,就慌不择路直奔那条死弄堂,后面接而来的逃兵也蜂涌而至,胡三婆把这批逃兵引进了口袋,等待他们的是新四军追击部队的到来。
国民党败兵逃到弄堂尽头,发现一条大河横住了去路,当场吓傻了眼。这些兵大部分是北方兵,不识水性,偶尔有几个会游泳的想淌水过河,被不会游泳的扭作一团,成了落水鬼。
战斗刚刚结束,人们纷纷开门帮助新四军一起打扫战场。才六岁的张金生与隔壁的姚阿林两个小孩也来到村口,一起玩“打鬼子”的游戏。
他们一直玩到河边,这里有一条破船倒扣在墙壁旁,下面是农家堆放的草木灰。忽然,两个小孩发现破船底豁口处有一绺头发,仔细一认,里面竟藏着一个人,把整个身子埋在灰堆里,正在索索发抖。姚阿林刚要叫出声来,被张金生一把拉住,用手比划了一下,示意他不要惊动敌人。姚阿林点头,两人急忙报告了迎面而来的新四军战士,这个家伙被当场抓获。
原来这人是敌人的机枪手,被新四军打得走投无路,想躲在这极其隐蔽的地方逃过一难,想不到被两个小孩发现,当了俘虏。根据俘虏口供,新四军还从河里摸到了一挺机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