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嘱托》前两章读后感
我今天读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嘱托》前两章,本来想把第三章也读了,但想想,还是先把自己读的这两章做个总结,消化一下,后面再读接下来的内容吧。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传递的观念,我深深认同,只是有些观念,我只是认同,还没有真正实践出来。
稻盛和夫先生传递的核心观点就是,一切由心造,心是一切的根源。境由心转,相由心生。
第一章《构筑人生的基础》,稻盛和夫先生传递了两个重要的观点:感恩之心和保持谦卑。这两者也是相互联系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照了自己,我在生活中确实做不到事事心存感谢,很多时候就是没有意识到要去感谢。而再进一步思考这背后的原因时,是我的谦卑心不够,所以,不能生出真诚的感恩。最近读经,我总希望得到加持,能够增强自己的愿力,而愿力的背后,其实是那份感恩之心和谦卑之心是否足够。如果足够的谦卑,能对万物怀有感谢之心,领悟到自己遇到的一切都是来帮助自己的,能够坦然的接受,积极的面对,那份利他的愿力也会自然的增长。
这一章中,触动我的还有两个点: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是最好的修行,埋头工作就能触及宇宙真理。以前我对释迦牟尼佛讲的精进并不是特别懂,稻盛和夫先生做了注解,我一下子就理解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拼命投入,持续努力。释迦牟尼说过,这就是磨练心灵的修行。这里有两段话,我特别想摘录下来:
只要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
就像这样,全力以赴,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做完美,这就是最好的心灵修行。通过每天的劳动,心灵自然得以磨练,性情自然得以陶冶。
关于埋头工作如何触及宇宙真理。稻盛和夫先生是这样说的:每天全身心投入工作,心灵就能得到净化。我认为,当心灵处于纯粹状态时,人就能触及所谓的“宇宙真理”,也就是触及事物的本质。稻盛和夫先生把哲学理解为做工作、度过人生的指针,指导我们设定目标、采取行动的思维方式,是我们的行为规范。这里也有两段话,我想摘录下来:
当我这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时,杂念从心中消失了,我甚至接近了“无我”的状态。就如同修行僧在坐禅中到达了“无”的境界,思想中的杂念从头脑中被清除,心灵进入了纯净状态。
当心灵处于清澈纯粹的状态时,就会突然冒出不知来自何处的“智慧的语言”,也就是好的想法、好的思维方式。
我自己体验过全神贯注投入工作的感觉,那种忘我的感觉真的特别好。稻盛和夫把这种工作状态作为修行的最佳方式,让我对生活中修行有了更具体的理解。感恩稻盛和夫先生,也要感谢蔡礼旭老师。
第三章的内容,触动我的点也有很多:利他动机,是成功大厦的地基;首先为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利他的行为会让自己受益;宇宙的发展与和谐;回馈社会。我以前理解的利他,就是去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在稻盛和夫先生看来,做任何一件出于利他动机的小事,都是在利他。他还讲到,对于经营企业而言,首先让自己的员工幸福,就是利他,然后再扩展到,客户,供应商,整个社会。利他行为会让自己受益,这一点是我深深认同的,我记得航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爱来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们的心会吸引跟我们同频的人。如果真的遇到了心术不正的人,那也是我们自己的心所感招。遇到心术不正的人,稻盛和夫给出的答案很明确:远离。这次航线遇到的事件,船长最后的处理,跟稻盛和夫先生的理念是一致的,船长说是很耗我们自己的能量,稻盛和夫先生说,会污染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也进入到了跟他们一样的境界。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自己心灵的纯粹,最后的结果都是不言而喻的。关于宇宙的发展与和谐,我也很受触动,宇宙有着巨大的能量,能够促进一切事物向前发展,但同时宇宙也会保持和谐。也就是一旦这种发展过度,就会走向毁灭。里面提到了历史上出现的蕨类植物和恐龙。他们都是由于发展过于庞大,而最终灭绝。所以,人类的发展也一定要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否则就会自取灭亡。最后,稻盛和夫先生提到了自己设立的京都奖和发展的盛和塾,都是回馈社会,一个是财富回馈社会,一个是自己摸索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经营者,这也是在把自我的价值回馈给社会。
这本书,我真的很喜欢,我相信,本周我会抽时间读完的,然后再接着读他的那本《活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