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到李小龙,你能想到什么?人们对李小龙的印象应该仅存于功夫巨星、截拳道创始人、叶问徒弟等。事实上,这些都是对他很肤浅的认识,李小龙绝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他还是出色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作家、诗人、艺术家、演员、社会学家和灵魂的探求者。读完这本《生活的艺术家》后,我们对李小龙的生平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你会发现他有着明确的人生追求——就是在生活的每个层面都力求完美,成为一个生活的艺术家。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佛山。一代功夫之王,武术哲学家,截拳道创始人。作为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赤手空拳在好莱坞打出一片天地,征服了全球各地亿万影迷。作为一介武者,李小龙打遍天下无敌手,让“功夫(Kung Fu)”一词首次被写入英文词典。他年仅33岁的人生是一段不朽的东方传奇。然而,这只是他晶莹剔透的人生中一个闪光的侧面而已。

最值得探讨和学习的还是李小龙对中国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发扬,他将武术和道家哲学思想的精髓相结合,发展出一套自己的哲学思想,可以称之为“武术哲学”。在李小龙看来,习武之人碰到的基本问题是“精神阻塞”,因此他在习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内心思想的塑造,强调武术也要“以心为主”。在李小龙看来,中国传统的武术流派被各种固定的套路所限制,从而抑制了武术的发扬光大。真正的武术应该是在静心和无为的状态下,根据对方的攻击,身体做出的最自然、最合理的反应和动作选择。“你不应该考虑结果是输还是赢,让一切顺其自然,你的天赋工具会在适当的时刻成功出击,一剑封喉。”从某个角度来说,李小龙是一个纯粹的唯心主义者,这让我想起了一本哲学书中说过的一句至理名言:“铁锤敲击桌面的力量取决于使用者的心,而不是铁锤的重量。”

正是因为有了自我,才会有敌人。心里想着一件事情,意味着某事已事先占据了他的心灵,而没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然而,要想清除占据在脑海里的思想,就要立刻用另外一件事填补它。如果心灵是虚空的,自由地向一切事物敞开,那么精神的能量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道德经》中有这样的表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李小龙的哲学思想是对古代道家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发扬。从道家的哲学思想中,李小龙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来源。

“不要在善和恶之间挣扎,而是要像水波一样,顺其自然。”善是什么?恶又是什么?如果我们纠结于善和恶的界定,或者被善和恶的定义所限制,那又是一种思想的牢笼。当年在战场上,如果那位获胜的士兵知道,后来就是从他手中逃过一命的那位美术生后来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无数生灵涂炭,他还会不会选择“善良”地放他一马?对他来说,善和恶又如何定义和界定呢?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做到问心无愧、我心善良,还会有谁去责备他吗?宇宙是不断变化的,所有的存在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中是很难被定义的,作为这存在中的一员,人类也应该像水一样随波逐流,像水一样纯洁剔透……心,应该不受因果定律的限制,独立存在。正如王阳明在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只说了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不管你这一辈子做什么,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你将永远无法学会欣赏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只有绝对的诚实和赤裸的自我拷问,才能获得真正的顿悟。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虚伪的面具下生活的太久,忘记了本来的自己,也许卸妆之后站在镜子前看着清爽的面孔,微微一笑的时候才是你最美的时刻呢!

在李小龙看来,真正的快乐是要实实在在地生活,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培养自己的兴趣,有健全的性格,放松自如。在很多珍贵的黑白视频影像中,我们看到李小龙作为一名东方后裔在西方世界中从容生活、自信洒脱,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

“一个有自我意志的人,除了追求自我发展以外,别无他求。每天通过心灵上的发现和坚持不懈的锻炼,我希望实现自己的潜能,也成为一名生活的艺术家。”面对人生的宏伟课题,李小龙从未停止学习和探索,他说到做到,生活的艺术家实至名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