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请关注“自我”
作家写作品,要不要考虑读者的感受?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回答:不用。他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最终亲手将深受读者喜爱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送到了火车底下,让美丽的肉体从此香消玉殒。面对读者的不满,托尔斯泰说道:按照我为之设计的人生道路,这是最符合其个性的结局,所以对不起,不管安娜多么可爱,她却只能死。
当然我们已经知道,以女主人公惨死告终的《安娜卡列尼娜》早已成了一部公认巨著。设想,假如当初作者迁就读者,让安娜与沃伦斯基幸福结合,有一个美妙的结局,那么很难想象此书与中国众多的才子佳人小说有何区别,大概率将埋没在世界文学史中。
你看,一个优秀的文学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了自己的风格。托尔斯泰如此,老舍如此,海明威如此,欧亨利如此,李白如此,杜甫如此……换句话,正因他们坚持自我不媚俗,才让自己的名字和作品如明亮的星辰永远照耀着人类的天空。
世间之理惊人相似,文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影响人类数十个世纪的那些伟人们: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王阳明,林肯,罗斯福,孙中山……灿如日月的名字所代表的灵魂一个个是那样的特立独行,曾几何时与社会又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比如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何等的惊世骇俗?可如今他的教育思想早已被奉为圭臬。
比如林肯竟然用一场战争解放了历来被当作劳动工具的黑人,这让半个美国咬牙切齿,后来他竟被南方派的杀手枪杀。林肯虽死,乔丹,杰克逊乃至奥巴马们却自此活跃在了美国这片自由的热土。
用不着举很多例子,我们已经知道,如同杰出的文学作品一样,那些杰出的人物虽各有千秋,然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只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就坚持做下去,绝不迁就于社会。
可是,世界的主体永远是你我他那些芸芸众生们。对,我知道你要说,芸芸众生嘛,随大流好了。我们又不是伟人。
听起来话粗理不粗呢。设想一个最为普通的场景:
你出生了,学会说话走路了,从此你的人生就掌控在了父母手里。
你长大了,上学了,大学毕业了,恋爱了,结婚生子了,从此你的人生就被老师同学爱人孩子朋友亲戚所左右。
你渐渐老了,老得吃不下饭走不了路,老得意识模糊甚至灵魂出窍,从此你的人生就被孩子们或敬老院掌控。
看!我们的一生是多么地没有自主权,多么地受外界主宰。换言之,我们的一生似乎从来逃脱过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人的操控!我们的一生就浪费在了人际交往中,浪费在了别人对你的态度中。
更可怕的是,为了要获得社会的承认,你从一开始便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比如:揣摩领导意图,辩解所受委屈,巴结讨好别人,乃至略显做作的矜持,高傲,卑微,冷漠,低声下气,目空一切……
不知不觉中,一生如飞而过,不知不觉中,不知老之将至,不知不觉中,蓦然回首,惊觉我们的灵魂不知何时已不见了,消失了。是谁把我们自己的灵魂弄丢的?哦,原来正是我们自己!
你说,我周旋于人际关系中,不就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么?可是我问你,你的自我价值又是什么?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你要的只是价值,你又何尝想找回自我?
自我是什么?自我不是自大,不是自尊,不是自卑,更不是自恋。自我就是本我,是那个没有一丝一毫受社会污染的洁静灵魂,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那个婴儿状态的人。程子与朱子把他叫做纯天理的人,王阳明把他叫知行合一的人。
总之,自我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我们的一生白驹过隙般短暂。短短一生,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该为谁做?换言之,我们该如何实现我们真正的自我价值?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人生是一本书,每个人是这本书的唯一作者。我们用一生写着这本书,我们在写自己的书的同时又自觉地做着别人的读者,正如影响我们一生的所有人都是我们的读者一样。
撕开那笼罩于人际关系上的利益外衣,我们勇敢地去追寻那真正的自我,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