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与心灵的接触,是教师具备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
教育素养这一重要品质的第一个标志,就是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在讲课就像在跟学生进行议论。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他向学生提出问题,吸引他们来一起进行思考。
他强调课堂教学不是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把握课堂教学发展的逻辑,洞察学生脑力劳动的细微变化要上演,对计划作出适当的改动。真正的优秀教师,他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和中职的复苏,已经设计好的内容,他更是在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当有人试图强调知识学习的理性来为自己无视学生心灵的进行辩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态度是果决的:
请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好痛的记忆,受到伤害的机器,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在课堂上能够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只有精通教材,教师在课堂实施中才能有精力、有能力去关注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才能根据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时、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赞成那种谈心般的上课方式。他认为,真正具有教育素养的教师上课时就像与学生进行谈心,教师只不过提出了一个展开讨论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过程就是师生谈心的过程。闫老师以为,这是一种真正的无痕的教育教学方式。经验证明,当学生没有意识到你在教育他、你在教给他学习某种知识,这样的教育教学往往会取得最好的效果,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最高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本人的授课方式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他在备课时总是非常迫切地感到,必须在思想上非常明确自己在同谁说话。只有这种深入心灵的、谈心般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师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教育教学境界,如何才能具备这种对教材、对本学科知识的精通与开阔的知识背景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那就是读书。提倡师生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与突破教育教学难点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也是他在写给教师的教育遗嘱中郑重提到的一点。由此,教师读书将最终成为改善自身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依赖。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交流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