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刊
亨利•贾维斯•雷蒙德(Henry Jarvis Raymond, 1820—1869),一位政治家,纽约州的众议院,以前在一家报纸当过记者和编辑。当得知前东家的报纸一年能营利6万美元后,雷蒙德便拉了他报社里的前同事——乔治•琼斯(George Jones, 1811—1891)—— 一起重回新闻业。1851年,他们筹集了7万美元,创办了《纽约时报》。1851年9月18日,第一期报纸出版,售价1美分,当时的报名是New- York Daily Times。1857年,报名正式变更为New York Times。到今天,这家报纸已经见证了165年的人类历史。
1851年9月18日的《纽约时报》,售价1美分。2. 重生
1896年,一位在田纳西查塔奴加经营报纸的出版商以7.5万美元的价格从业主手中收购了当时已经破产的《纽约时报》,它的价值比创刊时仅增加了5000块。但正是在这个人的手中,《纽约时报》才有了今天的美国自由派第一大报的地位。
阿道夫•奥克斯 Adolph Ochs, 1858—1935阿道夫•奥克斯在研究了纽约这座城市及纽约其他的报纸之后,定下了《纽约时报》的办报方针,他想要一份“在读者吃早餐时不会弄脏桌布”的报纸,一份“提供消息,而且是全部消息,以简洁、有吸引力的形式,用上流社会彬彬有礼的审慎语言,如果不是更早,至少也要像其他可靠媒体那样及时地提供消息;公正地提供消息,不畏惧也不吹捧,不管涉及哪个党派、种族或利益”的报纸。奥克斯还提出了到今天依然印在时报报头的办报宗旨:“刊载一切适于刊载的消息”。
3. 传奇主编
1904年,阿道夫•奥克斯任命了卡尔•范安达(Carr Van Anda, 1864—1945)为时报主编。他是一位传奇人物,并得到了时报人少有的对主编的尊敬,因为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报人,还是一位学者、一个数学天才、一位科学家和逻辑学研究者。他是第一个把爱因斯坦报道给大众的编辑,而且还在一次报道中发现了爱因斯坦在一个方程式上所犯的错误;他学过象形文字,当他用放大镜检查一个4000年前埃及墓穴的铭文时,发现了一处伪造的痕迹——这一事实后来被古埃及学家所证实,进而使考古学家得出图坦卡蒙系被一个名叫霍伦海步的军事首领暗杀;他还驳斥了泰坦尼克号不会沉没的断言,在它发出紧急求救信号后杳无音讯时迅速判断它已出事,并派出记者紧急报道这艘世纪巨轮沉没的消息,让《纽约时报》抢到了独家:1912年4月16日,星期二,《撞击冰山后4小时,泰坦尼克号沉没;866人被卡帕西亚号救起,大约1250人丧生;船主伊斯梅生还,阿斯特夫人可能失踪》。
4. 灰衣女士
“灰衣女士”,Good Gray Lady或者the Grey Lady,是人们给《纽约时报》起的绰号为了嘲笑其不苟言笑、作风老派的形象与风格。
5. 家族企业
从阿道夫•奥克斯后,《纽约时报》至今经历了四任业主,你可能不会想到,以“客观”、“公正”、“绝不偏私”的《纽约时报》,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
1935年阿道夫•奥克斯去世后,任时报业主的是奥克斯的独生女伊菲吉妮•奥克斯的丈夫阿瑟•海斯•苏兹贝格;在他之后,业主是他们的女儿玛丽安•苏兹贝格的丈夫——奥维尔•德赖富斯;德赖富斯后,业主大任回归伊菲吉妮和阿瑟•海斯•苏兹贝格的儿子,阿瑟•奥克斯•苏兹贝格手中;阿瑟•奥克斯•苏兹贝格于2012年去世,现在在任的《纽约时报》业主,是他的儿子,小阿瑟•奥克斯•苏兹贝格。名字可能不好记,简单概括如下:第二任老板是第一任老板的女婿,第三任老板是第二任老板的女婿,第四任老板是第二任老板的儿子,第五任老板是第四任老板的儿子。
第二任老板和第四任、第五任(现任)老板的合影 百年老店,五任老板,经营极其稳定。6. 时代广场?时报广场?
Times Square,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一处商业中心,位于百老汇大道和第七大道的交汇处。早期它叫Longacre Square(朗艾克广场),目前的名称源于1904年在此设立的《纽约时报》总部大楼,因此,如果溯本清源的话,这个广场应该被称为“时报广场”。可是,再钻个牛角尖——New York Times,直译应该是“纽约时代”,只是我国在翻译报刊、杂志时往往把体裁也反应在译名里,这才有了通译《纽约时报》、《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等。所以,两个都对啦。
1910年的时报广场,中间那栋窄窄的塔楼就是当时的时报总部7. 时代剧布景
出版了一百余年,本意是提供所有消息的《纽约时报》在今天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作为时代剧、古装剧的布景。常看电影、美剧的读者们会经常在片中发现各个年代的《纽约时报》,这都是剧组美工道具师的“时光机”,观众们看到了一个扫过报纸的镜头,就能了解下面的故事发生在这份报纸发行的日子里。
比方在著名的讲述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剧《广告狂人》(Mad Men)里,到了最终季(第七季)第六集,编剧用一个镜头就提醒观众,越战和反战的六十年代,被呼吁黑人、妇女、性解放的民权运动冲击的六十年代,洋溢着LSD和伍德斯托克草地味道的六十年代终将完结,一段冲动鲁莽、朝气蓬勃的时代行将落幕。这个镜头就是1963年10月22日约翰•肯尼迪遇刺的头版照片。
在刚刚放出资源,被出版界同行们热议的讲述“天才的编辑”麦克斯•珀金斯的电影《天才捕手》(Genius)中也有相似的镜头,一份版式守旧的《纽约时报》,告诉观众这是一部讲述20世纪二十年代故事的时代剧。
8. 镜头中的《纽约时报》
作为一个握有影响全美甚至全球局势的媒体巨头,《纽约时报》自身很少出现在读者面前,但在1954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共汽车》(Omnibus)栏目带领观众走进了时报大楼的内部。一批摄影人员拍摄了时报员工编辑第二天报纸的工作场景。主持人阿利斯泰尔•库克用柔和的英国口音解说这,摄像机在编辑部来回运动,拍摄编辑们低着的脑袋和正在打字的记者们有着抬头纹的脑门。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有不少人专程致电编辑部,说要订阅报纸,这让时报人哭笑不得,“听起来他好像直到今天才听说《纽约时报》”。
2011年,又有一部以《纽约时报》为主角的纪录片上映了,叫做《头版:<纽约时报>内幕》(Page One: Inside the New York Times)。与1954年里意气风发的时报不同,这部影片记录了处于网络媒体围攻的风暴中的《纽约时报》,时报的形象更像一艘被潮水拍打得破旧不堪、动力不足的老式帆船,无法适应新的环境。纪录片展示了两种时报人、新闻人,一种是传统媒体工作者,他们秉持着平衡、公正、不携带私人议程的精神,亲赴新闻现场,一视同仁的为所有读者报道新闻,一种则是在网络环境哺育下成长的“新新闻人”,他们时刻关注社交媒体,以网站、博客为阵地,认同互联网分享和免费的精神,为分众读者服务。前者认为新闻无价,却为报纸、杂志定价,后者内容基本免费,却将吸引来的读者注意力贩卖给赞助商和广告——你看,多么复杂有趣的两难啊!这是165岁的《纽约时报》在今天面临的时代难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切身所处的状况。在此意义上,时报,就是我们自己。
9. 进一步阅读推荐
以下中文世界干货,诚意推荐:
《王国与权力:撼动世界的<纽约时报>》,[美]盖伊•特立斯 著,张峰 唐霄峰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细致的《纽约时报》内幕,被前福克斯电视台、福克斯新闻主席兼CEO的罗杰•艾尔斯选为“关于新闻业,五本最好的书”之一。
《纽约时报的风格》,李子坚 著,长春出版社,1999年。华语世界里为数不多的时报员工作品,言简意赅的介绍了《纽约时报》的历史、理念、组织机构和代表报人。
《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美]特纳•卡特利奇 著,俞立 黄林 高欢 译,古月 校,新华出版社,1985年。卡特利奇是《纽约时报》1952至1964年主编,后任时报首任总编辑,在美国政治、经济最为动荡的20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之间担任时报驻华盛顿分社的政治记者。这本他亲自撰写的回忆录,描写了当时活跃的众多政治家及政治事件,也揭示了时报内部的人事关系、劳资矛盾、报道方针、版面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