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在意,就越耗费精力。
每逢遇到事情,不管大事小事,难免会紧张不安、焦虑不已。
更严重时可能会头痛、眩晕,第一反应是“期望逃离现实”。
冷静过后又深感羞愧、气愤,总觉得这点儿事情都做不好,真的是胆小又无能。
然后恶性循环,陷入无尽的贬低与自责之中,无法自拔。
这时候脑子里有个声音说:“能一直逃避吗?”
“不能。”
“所以还是面对吧。”
面对了,或许根据现在的年龄、环境、能力、资源等等,并不能立马解决问题。
内心便开始焦灼不已,总是寻求着突破口,似乎不解决自己就是个失败者。
然后抑郁情绪来了,焦虑、紧张、强迫全部汇集。
等到身体承受不住了,才特意想找到一个舒适区,寻求解脱、释放。
但还是无法接受现状,或许还无法接受自己。
痛苦、挣扎,感觉世界绝望了,看什么都是糟糕至极。
要不就过分概括化的以为自己一无是处,不知不觉就用“绝对化”来评论着一些事件和自己。
身边貌似从来不缺讲大道理的人,但正真聆听的人太少了,于是压抑的事情又再度压抑。
当身边的人、包括自己都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废人了。
然后,突然,又正常回来了。
带着由内而外的突破,就像重生一般。
什么原因,前一秒不还在消极着吗?
“消极怎么了?”
哇,这是不是“变形”的堕落哦!
“消极怎么了,我想接受它了。”
就像如果是开心、进取、积极等等貌似舒适的状态和感觉,似乎非常容易就能接受它。
但如果是悲伤、堕落、消极等,就不轻易被认可。
更为难受的是,它会带来不舒服,所以更加理所当然的排斥其存在,更别提接纳了。
可是,消极的力量真的都是坏的吗?
演员可能会运用悲伤的情绪来演哭戏,作家可能会运用痛苦的情感去创作某个故事情节……
所以消极也并非都是“洪水猛兽”。
但这不是说要沉溺于其中。
选择接纳它,把它当成一件平常的事。
然后留更多的精力去做该做的事、去做想做的事。
我们只有不断地“删除”自己的大脑,才能更好地继续前行。
文|简从一, 一个喜欢探索心理学和自由写作的95后。 微信公众号“自由记录”, 感谢支持, 随时分享!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