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起韩信,人辄称其“千古兵仙”,“无双战将”!一谈起韩信晚节不保,千百代仁人志士无不怜惜,惋惜!
只是正如老话所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后半生的韩信寸功未立,还天天攘攘着过去多么辉煌,“”破魏军”、“擒夏说”、“败20万龙且楚军”,完成“垓下之围”!难道堂堂的“齐王”只剩下那过去的战功可以夸赞吗?
同为一个时期的汉初三杰,刘邦准备封张良为“三万户侯”,张良却再三辞让,最后只保留了狭小的留县为“千户侯”!而此时群臣正在争相争功论尚!想当年张良跟随刘邦左右,出谋划策,谋前谋后,刘邦自己都说,“夫运筹帷幄之中,绝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的后半生,坚持远离朝堂,一心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成仙!在最刘邦最低谷时跟随,在事业最顶峰时挥一挥衣袖,只留下千古美谈!
另外一位与韩信,张良齐名的萧何,也不过仅仅是八千户侯而已!萧何前半生当刘邦的相国,管理兵马钱粮。刘邦经常打败仗,萧何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兵有兵!萧何的后半生,刘邦常年在外平定叛乱,又是为帝国的大小事务忙前忙后,留下了“萧规曹随”的千古佳话!
韩信的功能确实够大,大到没有韩信,项羽的附属诸侯就不可能败亡,大到没有韩信刘邦就不可能取得天下!所以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被项羽围困在萦阳突围不出),韩信提出让自己代理成为齐国的王。当时的刘邦,怒不可扼,大骂无耻。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后来,在张良陈平的耳语下,刘邦强忍怒火咽下那口气,在使者面前答应了韩信的请求。算是给足了韩信面子,但也是君臣关系埋下祸根的开始!打仗如此精明,此举实在是自掘坟墓!
前半生辉煌也就罢了,后半生的韩信基本是被罢出兵权,寸功未立,每日活得像个怨妇。怨这怨那。甚至当面笑着说,“我居然混到与樊哙、灌婴这些人为伍。”人家樊哙可是刘邦的姐夫,皇帝面前的红人,把你当偶像一样参拜,结果却热脸贴冷屁股。说当面笑就当笑,真把自己当玉皇大帝了?过去立了点功就不得了了?可见功名利禄之下是多么重。一个年少时饿饭就想着要报答那个给他饭吃的老婆婆的人,必定时刻想着一朝富贵,如今贵为王侯,又怎能轻易看淡,毕竟过去是穷怕了的人。韩信一生注定要被功名所累!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鞅鞅:不高兴的样子)。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生:到头来。乃与哙等为伍!”
一方面自封齐王夸耀自己军工,一方面每天还当怨妇,另一方面天下已然安定,汉朝天下早已如铁桶一般深入人心,手中无丝毫兵权还想着谋反。
人家樊哙,周勃,灌婴,这些人后半生一直都在跟随刘邦左右,四处剿灭叛乱,四处立功,都从小小的百户侯加封到几千户侯。而韩信,自封齐王就是走下坡路的开始,一路从齐王降到楚王,再从楚王降到淮阴侯,最后身死人手,被灭三族!
真是不懂得明哲保身,与张良,萧何相比真是差的太远。
真如唐代的一首诗所言: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
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
真是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