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任何重要事情之前,我们都知道要做好准备。
做汇报前要准备ppt,开会前要准备讨论内容,写论文前要搜集资料,演讲前要反复练习……
一般来说,如果一件事情做完结果并不理想,通常都是因为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
那么,什么样才叫做准备充分呢?换句话说,准备工作要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做“充分”呢?
来看看厉害的人是怎么做的。
吴军老师在《阅读与写作》中讲到3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老师:库旦普教授。
库旦普教授是一个表达能力极强的人,但即便如此,他准备报告也极为认真。
即便是一个15分钟的报告,他都要准备一两天,PPT要反复修改,并且每一张PPT结束的时候,该停一秒钟?两秒钟?还是不停?都是事先设计好的。
有些PPT,他会觉得听众可能听完后要想一下,这时在讲完以后,他就会停两秒钟不说话。有些时候,他需要讲一句俏皮话做过渡,这也是设计好的。
吴军老师在跟库旦普教授做研究的时期,每次他去做报告之前,库旦普教授都要帮他修改四五次PPT,并且至少要做三四次预演,每一次讲的内容吴军老师都会背得滚瓜烂熟。
并且,吴军老师的每一篇论文,库旦普教授都会把稿件打回去很多次并帮他修改,直到确认在细节之处没有任何问题才算过关。
第二个例子,是他在谷歌的老板:辛格博士。
辛格博士是谷歌负责搜索和人工智能等最重要部门的高级副总裁,是美国工程院的院士。
辛格博士说,他因为有口音,过去怕说话,于是在任何人谈话之前,都会把要谈的内容写下来,包括和同事之间5分钟的谈话。久而久之,他就能讲了。
但是即便如此,他做报告之前,都要请同事们事先听一听,提一提意见。
第三个例子,是吴军老师的一个朋友。
每次开派对,四五个小时就听他一个人说,而且听完,大家收获还很大。过去他和女朋友在一起,从早上到深夜,能说十几个小时,还能让对方感觉意犹未尽。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位朋友哪怕是在派对上,准备讲什么笑话、讲什么严肃的内容、从哪里切入,都写到了纸上,想不起来的时候,就找个借口去洗手间看一看。和女朋友在一起,他也是这么做的。
正是因为他做足了准备,在别人面前才显得轻松自如。
看完这三个例子,我深深汗颜。
在此之前,我以为做15分钟的报告,只需要提前花一两个小时准备好PPT和提纲就好了。如果是半小时以上的报告,我会提前写好主要内容的演讲稿,来回多检查几遍,觉得逻辑严谨、论据充分就差不多了,再自己练习几遍。我甚至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得挺充分。
可是,跟这些厉害的大师相比,我的这点准备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不是自己感觉准备充分就可以了,而是要做到上面这样的程度,才叫做真正的准备充分。
当我们看到别人演讲怎么那么厉害,别人做事怎么那么举重若轻,别人发言怎么那么精彩绝伦,总会觉得他们一定天赋很强吧。
其实不是天赋,而是他们在背后做足了准备功夫。
我们只看到了表象,而没有看到他们在背后准备所花的时间。
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把准备功夫做到这种程度吧。一旦能把准备工作做到这种程度,结果不可能会差的。
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不过,对于能把准备工作做到这种程度的人来说,这样的准备其实谈不上是“努力”,跟吃饭睡觉一样,这只是他们每天的日常而已。
他们也不在乎是不是看上去“毫不费力”,他们只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而已。
共勉。
网友评论